期刊文献+

《街道的形象》中城市文化之再解读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街道的形象》一文详细阐释了街道、建筑和城市文化的关系及其各种表现方式,令我们认识到街道对于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以上海"新天地"为个案考察新异、时尚的文化因素在街道上的具体展现以及街道作为城市文化象征的辩证关系:永恒与变化。 The Image of Street detailed interpretate relations of the streets, buildings and city cultural and its various manifestations, so that we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city streets. At the same time in Shanghai New World as a case to study the novel, fashionable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city streets a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cultural symbol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anence and change.
作者 李艳平
出处 《高教学刊》 2015年第5期99-100,共2页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街道 建筑 上海“新天地” 城市文化 streets buildings shanghai new world the city 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吴克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吧文化[J].旅游学刊,1993,8(4):38-39. 被引量:3
  • 2杨金丽.我们的都市,我们的生活——大都市精神生活之酒吧生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0):181-181. 被引量:1
  • 3李敬泽.文学在当下的艺术可能性——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纪要[J].南方文坛,2005(1):5-19. 被引量:9
  • 4张远大,袁烽.垂直城市——上海摩天楼的发展历程及现象解读[J].时代建筑,2005(4):50-54. 被引量:7
  • 5董慧.酒吧文化与设计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08,.
  • 6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页.
  • 7弗里德里克·杰姆逊 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96,162.
  • 8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 9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A].孙周兴译.《林中路》[C].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51页.
  • 10将卫慧这样一个"上升"意象与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白桦树》一诗进行比较会很有意思.弗罗斯特在《白桦树》一诗中表达了一种爬树的经验,一种离开大地往上升的渴望,"我多想离开大地片刻",但诗人还是要回到地上来:"命运千万不要误会,只允许我/请求的一半,将我掳走,/而不再回来.地上是可爱的,/没有比它更好的地方./我愿爬上白桦树,离去,爬上白色树干上的黑枝/进入天堂,直到树枝再也支撑不住了,/低垂枝梢,将我放下,/上天堂又返回大地,多么美好!"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真"与"幻"、"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张力,而这正是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所强调的艺术产生于"天空"与"大地"、"历史"与"物质"之间的裂隙(见《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选集·上》,第237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同时参见弗里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第183页),而卫慧的作品则取消了这样一种辩证张力.

共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