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及其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作者
周汶霏
宁继鸣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框架
框架理论
框架语义学
分类号
H0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20
1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1).
2
Bryant, Jennings, Mary Beth Oliver.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Routledge, 2008.
3
Kahneman, D. A perspective on judgment and cho- ice: mopping bounded ration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3, (9).
4
Reese, S. D. The framing project: A bridging model for media research revisite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07, ( 1 ).
5
Gamson, W. A. Promoting political engagement. Mediated polities: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of democra- cy, 2001.
6
Ungerer, F. &Schi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Cognitive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
Borah, Porismita. Conceptual issues in framing the- ory: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a decade' s literatur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1.
8
Fillmore, Charles J. Frame semantics and the na- ture of languag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 ences, 1976, ( 1 ).
9
Fillmore, Charles. Frame semantics.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1982.
10
Fillmore, Charles J. 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 Syntax and semantics, 1977, (8).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贾彦德.
对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与划分[J]
.语文研究,1997(3):24-30.
被引量:12
2
邵敬敏.
“语义价”、“句法向”及其相互关系[J]
.汉语学习,1996(4):3-9.
被引量:27
3
王希杰.
论潜语法现象[J]
.汉语学习,1991(4):12-17.
被引量:9
4
鲁川,林杏光.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
.汉语学习,1989(5):11-15.
被引量:64
5
鲁川.
介词是汉语句子语义成分的重要标志[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20-26.
被引量:17
6
顾阳,沈阳.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J]
.中国语文,2001(2):122-133.
被引量:77
7
Ungerer,F&H.L.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1....
8
http://bbs. ccit. edu. cn/kepu/lOOk/read, php? tid = 2523. 2009.11. 25.
9
林杏光审订,鲁川主编.动词大词典[Z].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
10
张志公.现代汉语(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
118
1
辛奕嬴.
框架理论与词汇性歧义[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2):282-284.
被引量:2
2
鲁川,缑瑞隆,刘钦荣.
交易类四价动词及汉语谓词配价的分类系统[J]
.汉语学习,2000(6):7-17.
被引量:24
3
蔡苏露.
班吉眼中的简单世界——从框架理论解读班吉的思维风格[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2):67-69.
被引量:1
4
周启强.
词汇化模式的认知阐释[J]
.外国语文,2009,25(S1):63-66.
被引量:4
5
林杏光.
中文信息界的语义研究谭要[J]
.语言文字应用,1998(3):97-100.
被引量:4
6
鲁川.
汉语的意合网络[J]
.语言文字应用,1998(2):84-90.
被引量:16
7
林杏光,张庆旭.
现代汉语槽关系研究[J]
.汉语学习,1998(6):7-10.
被引量:9
8
赵金铭.
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4-20.
被引量:104
9
沈阳.
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动词短语的同构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4):27-42.
被引量:6
10
方琰.
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近况[J]
.当代语言学,1996(4):22-2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4
1
刘敏.
建构人文主义的科学——贝塔朗菲的永恒魅力[J]
.系统科学学报,2006,14(3):31-35.
被引量:13
2
刘焘,贾君枝.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义关系表示探析[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0):25-29.
被引量:4
3
余绮川.
认知框架下的语块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94-195.
被引量:16
4
李月平.
从认知框架视角探讨外语词汇的国俗语义教学[J]
.外语界,2009(2):92-96.
被引量:3
5
刘国辉.
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的“三步曲”启示——认知图式、框架和识解[J]
.外国语文,2010,26(4):74-79.
被引量:22
6
肖伟.
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J]
.国际新闻界,2010,32(12):30-36.
被引量:72
7
汪立荣.
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研究,2011,28(3):49-56.
被引量:49
8
汪少华.
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布什和奥巴马的演讲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53-56.
被引量:79
9
张钟玉.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刍议[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8):100-101.
被引量:2
10
丁卫国.
基于框架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界,2013(6):72-76.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3
1
杨二宁,刘克强.
核心素养理论下的议论文训练体系探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35-39.
被引量:3
2
袁红梅,汪少华.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4):18-22.
被引量:30
3
孙慧.
词汇的认知语用意义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20):50-5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孙雪羽,汪少华.
中国军人形象的多模态隐喻与架构解析——以中国2015-2020征兵宣传片为例[J]
.新闻知识,2022(9):18-28.
被引量:1
2
耿涓涓.
师范生心目中的乡村好老师形象:一项案例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20,0(1):89-102.
被引量:8
3
王帅,孙佳乐.
从“语言治理”到“话语治理”:概念、体系及其实践[J]
.话语研究论丛,2021(1):36-52.
4
崔洁.
运用框架理论分析美剧中的华人形象——以《初来乍到》为例[J]
.传播力研究,2018,2(28):63-64.
被引量:1
5
王远萌.
媒体研究中框架提取方式综述[J]
.传播力研究,2019,0(9):5-6.
6
黎璐.
从场景—框架理论看《废都》方言词汇翻译[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2):15-19.
被引量:5
7
邹佳欣.
基于框架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探究[J]
.英语教师,2019,19(7):77-80.
被引量:2
8
杨振文.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策略探析[J]
.名家名作,2019,0(2):24-25.
9
阚安捷.
美国主流媒体有关退出巴黎协定报道的架构分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90-95.
10
陆月华,梅德明.
从save的多义框架看其双及物构式的准入条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27(4):1-5.
1
张东东,姜力维.
基于模拟翻译公司的译者能力培养研究[J]
.现代交际,2016(2):81-82.
2
黄群英,章宜华.
认知语义的演变与词类和义项的划分[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114-119.
被引量:5
3
赵芳.
文化介入对日语教学的意义及应用[J]
.亚太教育,2016,0(2):173-173.
4
永梅兰.
对“把”字的词义词性的分析[J]
.新疆职工大学学报,1997,5(4):49-53.
5
李春芳,徐晓晴.
基于“三美”论的《三字经》三译本评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1(2):25-29.
被引量:4
6
蔺伟.
“大写”新用[J]
.汉字文化,2016(3):67-69.
被引量:1
7
赵莹.
汉语文化学习词典中风俗词的释义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74-74.
8
顾乡.
《圣经》典故汉译修辞技巧的探讨[J]
.修辞学习,2002(5):27-28.
被引量:1
9
梁瑞娜.
网络信息时代,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意义与应用[J]
.海外英语,2014(21):88-88.
10
刘志基.
释“言”——汉字中所见上古重言意识之一[J]
.咬文嚼字,1999,0(9):33-35.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