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日高密度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的功能建立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的规划设计涉及防震、防空、防汛等多方面的知识,其管理运营也关系到社会消防、市政、公安等许多部门,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的功能设置入手,具体讨论防灾避难绿地的功能构建,并结合中国与日本的相关防灾避难绿地案例,希望对比得出中国的防灾避难绿地在功能设置上的缺点和不足,提出防灾避难公园功能上的相关建议。
作者
周游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现代园艺》
2015年第9期83-86,共4页
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关键词
防灾避难
绿地
功能
中日比较
分类号
TU985.1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TU984.11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2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8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惠光秀.
高密度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实例[J]
.园林,2012,29(5):38-41.
被引量:3
2
李景奇,夏季.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
.中国园林,2007,23(7):16-22.
被引量:96
3
周文彧.
国外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J]
.中国减灾,2009,19(3):24-25.
被引量:4
4
林家彬.
日本防灾减灾体系考察报告[J]
.城市发展研究,2002,9(3):36-41.
被引量:34
5
康亮,朱红霞.
上海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45-2947.
被引量:5
6
邱巧玲,古德泉.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J]
.中国园林,2008,24(12):71-75.
被引量:16
7
白伟岚,韩笑,朱爱珍.
落实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以北京曙光防灾公园设计方案为例[J]
.中国园林,2006,22(9):14-20.
被引量:25
8
简永辉.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例_简永辉[Z].出版年缺失.市政技术.80-82.
9
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
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
.世界地震工程,2004,20(4):27-29.
被引量:74
10
姜乃力,李刚,郑晓非,张志全.
日本城市防灾减灾的经验与启示——以城市防灾公园建设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46-50.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62
1
贾俊.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J]
.规划师,2004,20(6):56-58.
被引量:5
2
韩淑云.
北京19处应急避难场所将于年底建成[J]
.城市与减灾,2004(4):47-48.
被引量:10
3
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
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
.世界地震工程,2004,20(4):27-29.
被引量:74
4
马亚杰,苏幼坡,刘瑞兴.
城市防灾公园的安全评价[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1):50-52.
被引量:33
5
徐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问题的探讨[J]
.中国园林,2005,21(3):65-68.
被引量:44
6
金磊.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J]
.安全与健康,2005(12S):16-18.
被引量:18
7
陈亮明,章美玲.
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探讨——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防灾绿地建设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52-453.
被引量:21
8
郭美锋,刘晓明.
构建具有“柔性结构”的防灾城市——由伊朗巴姆大地震引发的对当前城市防灾绿地建设中问题的思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0-23.
被引量:14
9
吴光伟,王松华,程俐骢.
城市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
.灾害学,2006,21(2):40-45.
被引量:12
10
陈刚.
从阪神大地震看城市公园的防灾功能[J]
.中国园林,1996,12(4):59-61.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289
1
姜连艳.
“平灾结合”推进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策略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2019,14(4):838-845.
被引量:8
2
赖文波,谢瑞英,黄永.
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利用综述[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1):44-55.
被引量:5
3
巩爱娜,胡希军.
基于防灾避险功能的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配置探讨[J]
.北方园艺,2011(9):106-111.
被引量:3
4
谢军飞,李延明.
城市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研究进展[J]
.园林科技,2013(2):25-31.
5
辛吉武,许向春,陈明.
国外发达国家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及启示[J]
.中国软科学,2010(S1):162-171.
被引量:8
6
章凯华,王若,韩敏娜.
园林绿地防灾避难能力现状调研及改进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10):58-59.
7
张战峰,葛慧莉,张乃彦.
天津中心区绿地防灾避险规划[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9):44-47.
被引量:1
8
刘姝,洪波.
城市公园“平灾结合”改造规划模式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6(9):76-80.
被引量:3
9
叶明武,王军,黄静,刘耀龙,许世远,陈振楼.
城市应急避难所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3):28-30.
被引量:5
10
刘小冬,黄雪华,郭春华.
集约型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生成机制浅析——以广州绿地系统为例[J]
.广东园林,2015,37(1):24-26.
被引量:2
1
蓝楠.
中日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及法律制度对比分析[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9(2):41-45.
被引量:2
2
孙丽娟,罗心宁.
南京市防灾减灾绿地类型与功能定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53-3456.
3
姜涌.
职业建筑师与建筑——日本的建筑师职能体系及中日比较(1)[J]
.世界建筑,2005(3):102-105.
被引量:1
4
何山.
传统与创新——从中日建筑现代化的过程谈起[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10):21-22.
5
叶斌,陈永贵.
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0-64.
被引量:8
6
张磊.
建筑,在继承和超越中演绎精彩——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日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J]
.上海艺术家,2013(5):6-11.
7
陈之毅,沈昊.
中日地下建筑专业课群组建设的比较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39-42.
被引量:6
8
竺海湧.
中日在小户型空间尺度和面积分配上的差异[J]
.建筑学报,2008(4):92-94.
被引量:6
9
蔡伟.
防灾避难型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探讨——以上海大连路应急避难绿地为例[J]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8):165-167.
10
张小岚,李荣琼,位建伟,刘绍辉,段柯兆,王涛,李珂.
国外城市防灾避难绿地规划建设经验对昆明的启示[J]
.云南农业,2015(2):65-69.
被引量:1
现代园艺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