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样板戏“英雄典型”及其艺术偏差——兼论样板戏实验的美学成本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样板戏看似浑然一体,实则含混复杂,存在一个被逐步提纯、净化的过程,这一点,通过考察样板戏如何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就可以看得格外分明。早在1966年,《纪要》就已明确了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顶层设计——英雄形象应该具有红色题材、一号主角、组织化身、高大全型这四个特点。揆诸样板戏的诸多英雄形象,柯湘最完美、典范地实现了这样的顶层设计,而《白毛女》、《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与之则存在较多龃龉乃至矛盾。为了尽可能完满地实现顶层设计,这些样板戏一般都进行过反复的和大规模的修改,而修改的重心则是删除英雄身上的人情味、女性美和传奇性,从而使他们与党的意志保持高度一致。
作者 吴娱玉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杨文龙.《学习〈沙家浜〉的不断革命精神》,《文汇报》1965年5月11日.
  • 2金华.《舞剧史上的革命创举--赞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演出本》,《人民日报》1970年8月15日.
  • 3刘一凡,江沂.“样板戏电影”拍摄回头看(上)[J].档案春秋,2005(10):12-18. 被引量:3
  • 4初澜.《京剧革命十年》,《红旗》1974年第7期.
  • 5谭元寿.《用毛泽东思想塑造英雄形象》,《人民日报》1967年5月14日.
  • 6公盾.《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谈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改编》,《人民日报》1967年6月11日.
  • 7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写作组.《反映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革命新文艺--谈革命样板戏的历史意义和战斗作用》,见《京剧革命十年》,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6页.
  • 8中国京剧团.《红灯记》,《红旗》1970年第5期.
  • 9段燕勤.《美景佳肴触发灵感鱼水唱词不落俗套》,《北京晚报》2010年5月6日.
  • 10中国京剧团《红灯记》剧组.《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而斗争--塑造李玉和英雄形象的体会》,《红旗》1970年第5期.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10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