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以及中国文学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张爱玲的隐喻性小说与中国注重喻说的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隐喻性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张爱玲小说具有经典化程度高、改编广泛、受众广泛的特点。张爱玲创造了隐喻性小说这一经典的小说类型,对中国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本文就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以及中国文学的传统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
王雯
机构地区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出处
《学周刊(中旬)》
2015年第6期214-215,共2页
Learning weekly
关键词
隐喻性小说
张爱玲
中国文学传统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俐俐.
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我国白话小说的叙事艺术——以李渔《合影楼》为例[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73-79.
被引量:8
2
杨青泉.
张爱玲研究的“关键词”——张爱玲研究回顾[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4):96-99.
被引量:2
3
林幸谦.
张爱玲“新作”《小团圆》的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4):160-175.
被引量:23
4
钱志燕.
从个体经验到文本创作的女性主义倾向——试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7,0(2):77-8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林幸谦.
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J]
.社会科学战线,1998(2):78-91.
被引量:16
2
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M].丁尔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6
3
《小团圆》,第110、242页.
4
胡兰成.《今生今世》.台北远景出版公司1976年版,第183页;第307页.
5
李黎.《浮花飞絮张爱玲),台北印刻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8、36、167页.
6
孙康宜.《古典与现代的女性阐释》[J].台北联合文学,1998,.
7
《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8
李黎.《浮花飞絮张爱玲》.印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135页.
9
司马新.《张爱玲的今生缘》.李黎.《浮花飞絮张爱玲》,印刻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100页.
10
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论》.志文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50-167页.
共引文献
30
1
郭颖.
自己的故事——论张爱玲从《雷峰塔》、《易经》到《小团圆》的小说改写[J]
.作家天地,2020,0(4):1-3.
2
陆洋.
“等待”“团圆”主题的性别化诠释——京剧《红鬃烈马》与小说《小团圆》的审美伦理差异[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6):68-78.
3
黄若琦.
水榭楼台千琴瑟——探微李渔《十二楼》中《合影楼》的美学思想[J]
.秦智,2022(4):67-69.
4
李中明.
人性的代价——从曹七巧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传统女性人物形象[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9-111.
被引量:5
5
冷川.
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60-180.
6
许川川.
伦理道德与本能欲望的隐秘世界——《红玫瑰与白玫瑰》看张爱玲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情感把握[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99-100.
被引量:1
7
张文东.
隐喻·主题·记忆——论张爱玲小说的政治叙事[J]
.中国文学研究,2011(1):34-38.
8
邵永杰.
对张爱玲《小团圆》的女性主义解读[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8(6):48-50.
被引量:1
9
朱文斌.
“张爱玲神话”及其反思[J]
.文艺研究,2011(1):51-58.
被引量:1
10
布小继,张天萍.
平淡近自然 持节而守中——张爱玲后期美学追求论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26-30.
1
冯琳瑛.
杜拉斯创作中的“疯女人”:写作的隐喻[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6):109-110.
2
王艳杰.
论劳伦斯笔下两性关系的隐喻性[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11):75-78.
3
张轶韪.
试析海子诗歌的隐喻性——以《太平洋上的贾宝玉》为例[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8-29.
4
韩冬青.
试论《红楼梦》人物命名隐喻性特点[J]
.社科纵横,2006,21(7):131-132.
被引量:1
5
张雄,张悦,赵涵漠.
想去到更广阔的地方就得不顾及你的受众[J]
.人物,2014(7):70-85.
6
张献青.
翠翠:一个隐喻性符号——重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4):29-30.
7
饶嵎.
交响东西方传统,走向世界文学──废名综论[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1):32-35.
被引量:1
8
周立民.
有一些痛刻骨铭心(评论)——谈三篇短篇小说[J]
.红豆,2010(9):3-6.
9
曹金钟.
《红楼梦》艺术辩证法二题[J]
.北方论丛,1991,0(4):81-85.
10
王晶.
汉诗中的隐喻[J]
.科技信息,2012(25):131-131.
学周刊(中旬)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