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祭孔大典仪式的网络传播意义解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祭祀孔子是一套系统的蕴涵深意的文化符号,祭孔大典仪式的终极意义是传播儒家文化核心理念。网络环境中,符号意义的难以控制性和开放性,使得祭孔大典的网络解读呈现出多义性。以霍尔的三种解码方式为依据,选取样本分析网络受众对祭孔大典的态度,占绝大多数的对抗式解读消解了祭孔大典仪式传播的本质内涵。极端化认知的宣泄和非理性的偏激观点违背了祭祀仪式的初衷。实现祭典仪式文化传播目的,不仅需要从祭祀仪式传播的编码与解码入手进行修缮,还需要回应当下,充分运用网络渠道进行有效传播。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12&ZD01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郑师渠.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9-59. 被引量:16
  • 2斯图亚特·霍尔 罗钢 刘象愚主编.《编码,解码》[A].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56页.
  • 3大卫·莫利《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 4J·费斯克、J·哈特利《解读电视》,(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 5David Croteau, William Hoynes, Media/society: Industries, Images, and Audience, Pine Forge Press, 1997.
  • 6Joseph Starubhaar & Robert LaRose,eommunications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copyright 1997.
  • 7Justin Wren-Lewis,The Encoding/Decoding Model: Criticisms and Re-developments for Research on Decoding,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1983.
  • 8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
  • 9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 10许苏民.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J].青年论坛,1986(11):71.

共引文献10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