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促芽肥施用时间与施肥量对再生稻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验结果证明,促芽肥施用时间与施肥量对再生稻腋芽生长、最高苗、有效穗、穗粒数等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促芽肥适宜施用时间为头季稻收割前20-25d,单产3.0t/hm2以上产量水平,促芽肥施用量为尿素266.5-349.9kg/hm2。比目前生产上促芽肥施用时间和施肥量增产达40.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
林燕
邓学东
吕泽林
机构地区
四川省贡井区龙潭镇农业服务中心
四川省贡井区农牧林业局
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技服务》
2015年第4期93-94,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再生稻
促芽肥
施用时间
施肥量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1
孙晓辉、张景国、梁禹九: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C」∥.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长沙:学术期刊出版社,1986:223-228.
2
任昌褔、吴永兴、张洪、陈维松、练云科: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产量结构因素的相关分析「J」,西南农学院学报,1982,2:17-20.
3
吕泽林,钟顺清,杨航.
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6-8888.
被引量:34
4
杨开渠、刘成璧:毎穴苗数及行株距与稻秆上休眠芽之关系「J」,中华农学会报,1938,169:1-1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孙晓辉,张国荣.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学术期刊社,1986,223-228
2
任昌褔 吴永兴 张洪等.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产量结构因素的相关分析.西南农学院学报,1982,(2):17-20.
3
杨开渠 刘成璧.毎穴苗数及行株距与稻秆上休眠芽之关系.中华农学会报,1938,169:1-16.
4
孙晓辉 田彦华 任天举.促芽肥对杂交稻培育再生稻效果研究.四川农业科技,1982,(3):1-4.
5
甘元八.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应用效果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0,25(1):48-4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3
1
万定海,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根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11,25(4):392-395.
被引量:2
2
钟顺清,曾世清,宋绍明,张义团.
川东南再生稻稻作区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J]
.园艺与种苗,2012,32(1):16-18.
被引量:5
3
刘正辉,毕俊国,江德权,林赵淼,李侠,丁艳锋.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6):25-30.
被引量:3
4
吕泽林,雷大存,邓榆千,赵小康.
促芽肥对再生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3(3):68-70.
被引量:2
5
姚雄,唐永群,文明,张现伟,李经勇.
西南生态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6):1059-1064.
被引量:26
6
吴振新,吴载能.
再生稻Ⅱ优航2号抛栽密度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3,54(8):944-945.
7
邹明修,唐新媛,杨广坪,吕泽林.
超级杂交稻德香4103在四川荣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4,29(3):45-47.
被引量:2
8
谭玉梅,肖从辉.
Y两优9918水稻留蓄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20-21.
被引量:3
9
龚吉和,曾玉清,吕泽林,王育蓉.
籼型杂交稻德香410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5(1):108-110.
被引量:1
10
陈志权,曾玉清,吕泽林,周远清.
优质杂交水稻川优620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5,30(2):44-4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7
1
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1
2
郑景生,林文雄,李义珍,姜照伟,卓传营.
再生稻头季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季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78-82.
被引量:18
3
郑景生,林文,卓传营,方宣钧,林文雄.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06-109.
被引量:24
4
潘晓华,王永锐,傅家瑞.
水稻根系生长生理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1996,13(2):13-20.
被引量:65
5
刘贵富,王学栋,吴跃进.
再生稻根系栽培生理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1990,18(2):105-109.
被引量:24
6
茅弼华,王和平,王志林.
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和有关农艺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4(3):27-30.
被引量:25
7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被引量:2121
8
杨东,陈鸿飞,卓传营,林文雄.
头季不同施氮方式对再生稻生理生化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4):643-646.
被引量:22
9
任天举,李经勇,唐永群,邹亚兰.
^(15)N示踪研究再生稻施用氮肥的吸收分配和效应[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3):132-136.
被引量:8
10
张晶,林先贵,尹睿.
参与土壤氮素循环的微生物功能基因多样性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5):1029-1034.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2
1
陈元伟,陈其敏,徐小健,郑华斌,唐启源.
促芽肥对黄华占再生季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7,23(6):90-92.
被引量:8
2
黄锦文,吴珈谊,陈鸿飞,张志兴,方长旬,邵彩虹,林伟伟,翁佩莹,林文雄.
头季稻氮肥运筹对再生稻根际机能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21,35(4):383-39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邹丹,唐启源,郑华斌,周蔚,巢英,张相,罗友谊.
发苗肥与发苗水层对再生稻发苗和产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19,38(10):26-31.
被引量:9
2
旷娜,唐启源,郑华斌,王慰亲,邹丹,罗友谊.
不同地区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结构与性能差异研究[J]
.核农学报,2021,35(7):1678-1686.
被引量:8
3
魏颖娟,陶湘林,吴跃辉,唐汉军.
头季与再生季稻米营养成分与米饭质构及食味品质的比较分析[J]
.作物研究,2021,35(5):514-521.
被引量:1
4
段秀建,张巫军,姚雄,刘强明,唐永群,李经勇,肖人鹏,张现伟.
缓控释肥组配对早熟籼稻作为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38-46.
被引量:7
5
徐红梅,徐正,杨浩,王启超,张国忠.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J]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4):12-20.
被引量:1
6
梁学海,刘兆朋,余佳佳,李慧龙,廖仲维,孙泽玉,刘木华,陈雄飞.
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处理对再生季稻米品质的影响[J]
.南方农机,2022,53(21):1-5.
被引量:1
7
吴冬青,李洲,郭春林,邹京南,庞孜钦,林非凡,何海斌,林文雄.
再生季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干物质分配特性及机制研究[J]
.作物学报,2023,49(3):755-771.
被引量:1
8
唐启源,青先国.
湖南再生稻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对策[J]
.杂交水稻,2023,38(1):1-9.
被引量:14
9
贺慧,郑华斌,王慰亲,唐启源,陈元伟,唐承柱.
湘北地区再生稻适宜生育期与高产形成特征[J]
.杂交水稻,2023,38(2):142-148.
被引量:3
10
林文雄,翁佩莹,林文芳,邵彩虹,郭春林,李忠,陈鸿飞,陈婷.
中国机收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
.应用生态学报,2024,35(3):827-836.
被引量:2
1
冉茂林,熊洪,徐富贤,张志勇.
杂交水稻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再生稻的影响[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6(4):6-10.
被引量:8
2
罗梅兰,彭友林,王云,李丽,朱玲.
何首乌扦插繁殖与利用的研究[J]
.长江蔬菜,2009(05X):13-15.
被引量:2
3
刘刚.
二甲戊灵原药产品登记情况[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07(8):28-28.
4
刘刚.
二甲戊灵原药登记情况[J]
.农药市场信息,2007(7):25-25.
5
田长恩.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烟草上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1995,34(3):45-48.
被引量:8
6
罗赣丰,郭飞舟,周志宏,孙火喜.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9-20.
被引量:22
7
吴德喜,吴建宇,邹开聪,杨树军,朱有勇.
新型生物抑芽剂在烟草上的抑芽效果初报[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15(1):46-48.
被引量:15
8
邱尧,周冀衡,黄劭理,刘晓颖,李强,张毅.
打顶后氮素供应和腋芽生长互作对烤烟烟碱积累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6,37(4):19-23.
被引量:7
9
卓静萍.
几种烟草抑芽剂筛选试验[J]
.湖北植保,2005(2):33-35.
被引量:10
10
孟桂元,周静,贺再新,周清明,孙焕良,贺勇.
不同抑芽剂对亚麻开花期打顶后腋芽生长及防倒效果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1):121-124.
被引量:4
农技服务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