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广义隐喻学的教育价值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隐喻的研究一开始立足于修辞,后来逐渐扩展到语言的多个领域,而最终则指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教育与隐喻有着不解之缘,这从中外教育史上可以得到证明。一方面我们应看到,隐喻在教育、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隐喻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主要集中于语言教学中,这恰恰是它的局限和狭隘之处,而广义隐喻学希望把隐喻的触角伸向教育更广泛的领域。
作者 程然 刘见阳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19,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王文斌.受喻者的主体性及主体自洽[J].外国语,2006,29(6):34-39. 被引量:47
  • 2魏在江.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2):6-11. 被引量:45
  • 3La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 4Ungerer;F;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 5傅德岷;卢晋.古代诗词名句赏析[M]成都:巴蜀书社,2011.
  • 6林微因.林微因诗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 7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 8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 9席慕蓉.时间草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 10赵彦春.隐喻的认知因素及隐喻本质-基于隐喻研究史的考察[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3.

共引文献1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