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的认识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本病病因繁多,病理过程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颇多,但有关其病因方面的研究资料则甚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古籍,将本病病因分为外感邪毒、内伤致病及痰瘀致病三类进行系统阐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
作者
张岩
戴铁颖
胡致平
机构地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8-29,76,共3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
病因病机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1
寇孟珂,雷建春,李朝敏,何玲,刘松山,王中明.
再生障碍性贫血“毒入骨髓”病机初探[J]
.四川中医,1996,14(10):8-9.
被引量:18
2
丛培玮,易杰.
从中医角度浅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62-63.
被引量:3
3
金明玉.
试论痰瘀互结证治[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90-291.
被引量:11
4
宋明锁,王裕颐.
试论瘀血与痰浊之关系[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62-63.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文川,万伍卿.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B),2006,27(3):56-57.
被引量:2
2
应绍旭,林果为.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8,4(2):75-77.
被引量:2
3
常英军.
CD34^+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29(4):169-172.
被引量:4
4
陈甦生,华明,王秀芹,李斌,孔凌珍,邝守仁,陈秉炯.
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2002,29(6):34-35.
被引量:14
5
李丽敏,张健梅.
丙种球蛋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地塞米松 雄激素联合治疗苯中毒临床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03,27(4):251-253.
被引量:4
6
李振波,顾振东.
复方补益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4):54-56.
被引量:2
7
刘捷,王树庆,李建华,张圣明,魏学礼.
补肾活血通络法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1):12-15.
被引量:10
8
张一昕,郭晓,赵淑明.
再障饮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1):33-3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42
1
杜忠吉,刘艳,易宏英.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初探[J]
.山西中医,2005,21(3):60-61.
被引量:5
2
李卫丽,景光光,陈孝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12-413.
被引量:52
3
杨同华.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3):180-182.
被引量:2
4
金圆婷.
中风与痹证的相关性研究[J]
.光明中医,2008,23(7):1005-1006.
被引量:1
5
杨淑莲,李君,王茂生,张文艺.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13-114.
被引量:4
6
王静.
从痰瘀论治妇科杂病举隅[J]
.现代中医药,2009,29(3):48-49.
被引量:2
7
刘宝山,顾民华.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2):156-158.
被引量:1
8
马然,周延风.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治述要[J]
.甘肃中医,2009,22(8):15-17.
9
冯跃龙,胡致平.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06-107.
被引量:1
10
曹玉举,李士谨,娄伯恩,王颂歌,李娜,秦涛,宜娟娟,付建丽.
痰瘀致痹机制及辨证论治[J]
.中医研究,2010,23(11):64-6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78
1
林庚庭,魏克民,梁卫青,浦锦宝,郑军献,祝永强.
叶绿素铜钠盐对AA模型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3):18-20.
被引量:3
2
徐国良,肖兵华,陈奇,徐友妹,毕明.
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血小板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4):33-36.
被引量:39
3
屈宁,温进坤,李恩.
补肾生血方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4):222-224.
被引量:36
4
赵堂富,王素钦,王秀英,魏克民,曹宝珍,柴可群,应栩华.
叶绿素铜钠盐治疗造血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J]
.浙江医学,1989,11(4):193-195.
被引量:11
5
杨云,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何爱丽,刘捷,马肖容,赵万红.
叶绿酸铜钠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5):271-273.
被引量:4
6
车淑芬,钟秀会.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中药的研究应用[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24(6):61-63.
被引量:5
7
周莹.
小剂量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穴位注射并中药治愈难治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
.河北中医,2006,28(8):591-591.
被引量:3
8
李增明,陶澜.
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研究[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1):36-37.
被引量:8
9
闫金松,魏志杰,王冰,宋振岚.
中药祛脂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分化的干预[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5):4873-4876.
被引量:5
10
罗玉敏,高利,吉训明,刘萍,宋珏娴,党莎,李宁,刘倩.
葛根素对大鼠缺血脑组织EPO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2):1057-105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李嫦,单灵芝,林筱洁,林圣云,李仕祥.
蚕砂提取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机制[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6):545-547.
被引量:7
2
李丽.
补肾健脾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
.淮海医药,2019,37(1):87-88.
被引量:3
3
杨晓亮,兰炯采,胡雪,王静,李青,余泽波.
中医药促进红细胞与血小板再生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3):252-256.
被引量:6
4
温双吉,钟新林.
钟新林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7):84-87.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郭文辉,于秋香.
“塞流”“澄源”“复旧”理论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理论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3):187-189.
2
蔡晓华.
论动物排泄物药材的取舍[J]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139-145.
被引量:3
3
杨晓亮,兰炯采,胡雪,王静,李青,余泽波.
中医药促进红细胞与血小板再生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3):252-256.
被引量:6
4
谭秋菊,余泽波,杨晓亮.
RhD阴性红细胞制剂的管理现状及展望[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7):730-732.
被引量:2
5
何颖颖,王琥,艾国,宋琴,肖红,周晨晨.
补肾生血之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48-49.
被引量:1
6
杨旭,杨讯,许词,胡松,余东,韩海心,李超.
参芪四物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3):25-27.
被引量:3
7
林如琳,陈莹,董真齐,江晓灵,吴舜,吴水生.
《备急千金要方》有关不同来源排泄物及其临床应用的探讨[J]
.福建中医药,2021,52(6):29-32.
8
李莹,黄金穗,徐媛,熊之琦,张志红,叶喜德.
蚕砂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的影响[J]
.江西中医药,2021,52(8):69-70.
被引量:2
9
侯明敏,彭静,温济英,张丽.
四君寿胎汤改善地中海贫血孕妇贫血状况的研究[J]
.广州医药,2021,52(5):14-19.
被引量:2
10
贺铮铮,孙俊,王莉,杨玉琪.
AIDS患者肝损伤的外周血指标相关性分析[J]
.大理大学学报,2021,6(10):67-71.
1
王辉,董彬,苌沛森,刘珮,王静,张志强.
葛根药性与功用考证[J]
.中医药导报,2016,22(19):75-77.
被引量:19
2
高荣瑞,赵琼.
朱丹溪痰瘀同治理论与方法浅探[J]
.山东中医杂志,2011,30(5):296-297.
被引量:11
3
杨德明.
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J]
.新中医,1994,26(3):4-5.
被引量:6
4
孙云.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解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6):413-414.
被引量:6
5
刘文军.
从标本缓急论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J]
.现代中医临床,2014,21(3):12-14.
被引量:5
6
陈世宏,朱红,马宇庆.
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34-2035.
被引量:8
7
高升.
呃逆的针灸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2):77-77.
被引量:2
8
邵继芳,金跃德.
再生障碍性贫血辨治探微[J]
.湖南中医杂志,2009(3):99-100.
被引量:1
9
杜秉乾,杜丽娟.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治心得[J]
.江苏中医,2001,22(2):12-13.
10
雷奕祥.
穿琥宁治疗外感高热168例[J]
.中医杂志,2003,44(z2).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