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汉语“V+P”结构研究A Study on the“V+P”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A Study on the"V + P" 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V+P”结构指的是诸如“放在、回到、流向、飞往、归功于”等动介结构。该结构的形成是由于P后附于V并与之形成语法体,远离与P语义上更为相关的NP(“V+P”后面不可缺少的成分)。其重要的句法表现是,体标记“了”只能放在“V+P”后NP前(如:放在了桌子上,*放了在桌子上),这与汉语体标记应紧接在谓词之后的一般规律不符。
作者
张海涛
李泉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44,共1页
Applied Linguistics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结构
句法表现
体标记
“了”
语法
语义
谓词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王小玲.
汉语体标记“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8):1-4.
被引量:2
2
彭臻,周小兵.
越南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了_1”习得研究——基于情状类型的考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168-172.
被引量:3
3
陈之爽.
汉语体标记研究专用语料库设计[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9):175-176.
4
张俐.
时间一维性原则与汉语体标记的同现[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124-129.
5
吴福祥.
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
.当代语言学,2005,7(3):237-250.
被引量:69
6
邓亚晔.
汉语体标记对现代日语时体习得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10):159-162.
7
蔡金亭.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spect Marker le on the Simple Past Marking in English Interlanguage:An Empirical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33(2):35-47.
被引量:1
8
蔡金亭.
汉语体标记“了”对英语过渡语中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J]
.外语研究,2004,21(1):22-27.
被引量:14
9
杨素英.
“体假设”及“了”“着”的二语习得[J]
.世界汉语教学,2016,30(1):101-118.
被引量:8
10
张立昌.
汉语体标记“了”的话语功能分布研究[J]
.汉语学习,2015(3):51-59.
被引量:2
语言文字应用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