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荫麟与吴晗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1934年张荫麟和吴晗相识,到1935年吴晗帮助张荫麟编写历史教科书,两人友情已极为深厚。在国难当头,他们迫切希望“以史救国”,展开通史的编撰,普及历史知识。吴晗的帮忙促成了张荫麟《中国史纲》的出版,两人在史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交流对吴晗的历史教学和明史研究都有不少影响。
作者
王维佳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关键词
张荫麟
吴晗
蒋廷黻
“七七事变”
历史教科书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张荫麟:《跋(梁任公别录)》,《思想与时代》1941年第4期.
2
张其昀:《张荫麟先生追悼会致辞》,《思想与时代》第18期,1943年1月.
3
史学研究会:《史学·发刊词》,天津《益世报》1935年4月30日,第12版.
4
广东省东莞市政府主编、周忱编选:《张荫麟先生纪念文集》,第53页.
5
张荫麟:《与张其昀书》,见广东省东莞市政府主编、周忱编选:《张荫麟先生纪念文集》,第359页.
6
刘秀俊.
“训诂治史”的会通之学——杨联陞与“清华学派”[J]
.山东社会科学,2010(4):13-19.
被引量:2
7
《张荫麟致傅斯年》(1936年12月7日)《傅档》,11;113.
8
昊晗:《记张荫麟(1905-1942)》,见常君实编:《吴晗全集》第7卷,第177页.
9
吴晗:《记张荫麟(1905-1942)》,见常君实编:《吴晗全集》第7卷,第178-180页.
10
吴晗:《李继煌译述的高桑氏(中国文化史)》,见常君实编:《吴晗全集》第1卷,第439页.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胡伟希.
清华学派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四论“清华学派”[J]
.学术月刊,1996,28(6):3-10.
被引量:5
2
徐葆耕.
释古与清华学派[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0(2):1-10.
被引量:10
3
李伯重.
20世纪初期史学的“清华学派”与“国际前沿”[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5):13-22.
被引量:12
4
.傅斯年档案[Z].,..
5
潘光哲.胡适与吴晗[J].历史月刊,台北,1995:120-120.
6
王沉森.傅斯年对胡适文史观点的影响[J].汉学研究,台北,1996:177-177.
7
吴晗.忆西谛先生[A]..学习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8
王沉森 杜正胜.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z].台北:傅斯年先生百龄纪念筹备会,1995..
9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上册[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8..
10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
共引文献
5
1
张太原.
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J]
.近代史研究,2010(2):51-61.
被引量:9
2
张太原.
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路径——由近年来的傅斯年研究看人物研究的新视野[J]
.史学月刊,2011(2):122-127.
被引量:6
3
郑志峰.
社会交往与公共认同:也谈吴晗的政治转向[J]
.社科纵横,2012,27(5):104-106.
被引量:1
4
仲伟民,张铭雨.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以清华学人为中心的考察[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32-139.
被引量:6
5
王嘉川.
《胡应麟年谱》所记胡应麟与王世贞初次会面事考误[J]
.河北学刊,2018,38(2):64-69.
同被引文献
9
1
蔡乐苏.
蒋廷黻与清华大学历史学系课程新模式的建立[J]
.北京社会科学,2004(4):115-120.
被引量:12
2
朱发建.
史学科学化: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新历程[J]
.史学理论研究,2005(4):150-151.
被引量:1
3
梁晨.
从朱延丰出国案看蒋廷黻对清华历史学系之改造[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6):22-29.
被引量:7
4
王麦初.
回忆吴晗同志二三事[J]
.北京党史,2009(5):50-52.
被引量:1
5
张会超.
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09(4):66-69.
被引量:5
6
乔治忠.
论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则[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1):104-107.
被引量:6
7
刘红,刘超.
老清华史学共同体之命途——从梁启超到雷海宗[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5):92-101.
被引量:5
8
王维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明末农民战争问题的争论与吴晗治学之转变[J]
.理论月刊,2020(9):137-143.
被引量:1
9
陈峰.
20世纪30年代吴晗史学述论[J]
.史学理论研究,2003(2):41-5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王维佳.
吴晗历史教育思想探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34(1):87-92.
2
王维佳,高赐玉.
“整理史料”到“重建史实”——1930年代吴晗的明代社会史研究与清华历史系改革[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9):124-135.
1
张霞.
张荫麟史学思想探析——以《中国史纲》为例[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91-92.
2
李惠新.
山东出土商周玉器[J]
.收藏,2010(9):101-105.
3
蒋廷瑜.
我见过的翦伯赞先生——北大忆旧之一[J]
.广西文史,2015,0(2):61-67.
4
张传玺.
为创建新史学而奋斗的一生(上)——翦伯赞新史学探索述论[J]
.高校理论战线,2010(1):22-27.
被引量:3
5
马金选.
地方志目录学探究[J]
.宁夏史志,2004(6):21-24.
6
李连昌.
张荫麟《中国史纲》遵义版不是初版[J]
.贵州文史丛刊,2015(4).
7
王和.
简评齐涛《中国史纲》与《世界史纲》[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6):92-93.
8
卜鑫.
论张荫麟及其《中国史纲》[J]
.西安社会科学,2009,27(5):131-132.
9
魏邦良.
张荫麟:自云“素痴”,谁解其味?[J]
.同舟共进,2016(7):50-52.
10
张传玺.
郭沫若与翦伯赞的文化交往[J]
.郭沫若学刊,1995(1):63-65.
历史教学问题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