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上半叶的国语标准论争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国语标准的确立曾在中国社会激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作者着重讨论了京话派(把北京话定为国语)和会通派(会通“异言”,另成一套国语标准)围绕国语标准的思想论争,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末民初,会通派胜出,形成1913年“读音统一会”通过的“老国音”;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京音”与“国音”之争,最终,依据“北京音系”制定的“新国音”取代了“老国音”;第三个阶段是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化运动兴起,力图用“普通话”取代“国语”,同时对北京话作为标准语的地位发起进攻。在作者看来,国语标准的讨论本应以语言学学理为出发点,实际上却常为一些“非理性”因素所左右。它展示了不同地域和阶级意识的冲突,夹杂着各异的文化和政治诉求,但又多与“平等”这一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相关。
作者 王东杰
出处 《文化纵横》 2015年第3期15-15,共1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