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农20小麦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秸秆还田地块的高产稳产栽培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淮麦区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区,近年玉米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针对国家黄淮南、北片审定的小麦山农20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应用现状,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地块的耕作特点,提出了双国审小麦山农20品种在玉米秸秆还田生产中需要的主要技术措施。
作者
王延训
李洪杰
纪复勤
岳鹏
张兴居
闫媛媛
牛曰华
郭祥龙
吕艳辉
机构地区
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6期176-177,252,共3页
关键词
山农20小麦
生物学特性
秸秆还田
栽培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王延训,晁林海,田纪春.
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20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术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14(6):186-188.
被引量:4
2
杨厚勇,宋清改,徐青,朱旭,渠元春,郑明军.
秸秆还田小麦增产机理分析[J]
.中国种业,2012(6):42-44.
被引量:3
3
闫翠萍,裴雪霞,王姣爱,杨峰,曹勇,张晶,党建友.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2):271-275.
被引量:59
4
潘锦球,张振阳,周伟宏,陈季芳.
浅析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J]
.江苏农机化,2012(2):25-26.
被引量:6
5
郑宪清,杨卫国,吕卫光,李双喜,袁大伟,杨捷.
稻茬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大、小麦机械配套栽培技术规程[J]
.上海农业科技,2009(4):32-3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马永良,师宏奎,张书奎,吕润海.
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42-46.
被引量:107
2
袁玲,杨邦俊,黄建国,郑兰君,刘学成.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4):314-317.
被引量:29
3
江晓东,李增嘉,侯连涛,王芸,王雪,颜红.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7):20-24.
被引量:147
4
孙文涛,孙占祥,王聪翔,宫亮,张玉龙.
滴灌施肥条件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563-568.
被引量:123
5
张定一,党建友,王姣爱,裴雪霞,杨武德,苗果园.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品质和旗叶光合作用的调节效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4):535-542.
被引量:77
6
刘阳,李吾强,温晓霞,廖允成.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80-85.
被引量:25
7
赵鹏,陈阜.
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8,34(6):1014-1018.
被引量:125
8
赵鹏,陈阜.
豫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短期效应[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13(4):19-23.
被引量:35
9
丁雪丽,何红波,李小波,白震,解宏图,张旭东.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秸秆降解初期碳素矿化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8,39(4):784-788.
被引量:30
10
刘世平,陈后庆,陈文林,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洪程.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82-85.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66
1
李栋业,范春燕,金艳,赵立尚.
秸秆还田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2(7):60-62.
被引量:2
2
沈海军,祝飞华,顾炽明,郑险峰,张向茹,李有兵,刘淼.
关中灌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8):72-76.
被引量:8
3
李廷亮,谢英荷,洪坚平,冯倩,孙丞鸿,王志伟.
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3,39(4):704-711.
被引量:99
4
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郭瑞英.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5):526-535.
被引量:333
5
李金英,许纪东,张浩光,王辉,潘秀燕,范春燕,李建房.
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配施对洛麦23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3(6):40-42.
6
周开明,葛胜,赵庆稳,施福全.
稻秸秆还田小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1):38-39.
被引量:5
7
尹逊利,高国良,江涛,陈贵菊,王福玉.
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13,12(11):57-59.
8
柳新伟,刘君.
免耕对玉米秸秆分解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188-192.
被引量:1
9
黄丽芬,张蓉,李慧,许文艺,陆斌,王喜林,庄恒扬.
全球环境基金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措施的监测与评价——基于江苏省新沂市的实证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369-372.
被引量:1
10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灌时间与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2):210-2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0
1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Olga-E Scholten,黄益洪,马鸿翔,陆维忠.
小麦赤霉病抗性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04,30(8):786-791.
被引量:19
2
田纪春,张忠义,梁作勤.
优质冬小麦PH82-2-2的选育经验[J]
.作物杂志,1994(2):8-8.
被引量:2
3
张小村,李斯深,赵新华,范玉顶,李瑞军.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276-279.
被引量:24
4
殷贵鸿,韩玉林,于海飞,郑继周,黄峰,郑天存.
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6(1):46-47.
被引量:20
5
田大刚,林 峰,张彩琴,张政值,薛树林,曹 勇,李春军,马正强.
利用“永久 F_2”群体定位抗赤霉病 QTL[J]
.作物学报,2008,34(4):539-544.
被引量:3
6
刘艳香,刘乐昌,张国丽,邵长侠,郝云萍.
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的栽培技术要点[J]
.农技服务,2008,25(7):9-9.
被引量:3
7
周秋峰,黄长志,王保林,赵建国.
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137-141.
被引量:13
8
李春鑫,许为钢.
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53-58.
被引量:19
9
董淑静,许为钢.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90-196.
被引量:14
10
张文兰.
小麦品质育种研究的新进展[J]
.科技信息(吉林),1999(4):21-2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韩玉林,殷贵鸿,吕永军,李楠楠,张倩,邹少奎,李顺成,王丽娜,唐建卫,黄峰,高艳,于海飞,杨光宇.
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周麦32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7(9):217-219.
被引量:1
2
高新敬.
浅探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157-157.
被引量:2
3
闫媛媛,盛英,岳鹏,张兴居,郑洪华,王书平,韩宗礼,沈效红.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圣麦127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1(6):260-262.
被引量:1
4
郑洪华,张兴居,闫媛媛,张玉梅,岳鹏,曹基秋,崔鲁宁,李艳慧,王书平.
高产小麦新品种圣麦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22(8):183-185.
被引量:4
5
王延训,田纪春.
国审小麦品种山农20高产稳产、广适性表现及遗传解析[J]
.作物杂志,2023(1):46-5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杨亚洲,赵延勃,张保亮.
不同播量对周麦32号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8(23):29-29.
被引量:5
2
孙景莲.
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6):171-171.
被引量:9
3
刘瑞梅.
玉米秸秆还田在小麦种植中的作用及应用[J]
.种子科技,2021,39(21):77-78.
被引量:2
4
郑洪华,张兴居,闫媛媛,张玉梅,岳鹏,曹基秋,崔鲁宁,李艳慧,王书平.
高产小麦新品种圣麦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22(8):183-185.
被引量:4
5
时曼丽,张明辉,马吉坡,徐青.
抗赤霉病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宛麦36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23(6):153-155.
被引量:3
6
桑如明.
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199-201.
被引量:1
7
李同业.
高产小麦种植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2):154-156.
8
高建.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2024(12):21-23.
1
王振林,田纪春.
小麦新品种山农20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2013(7):155-156.
被引量:4
2
多抗高产国审小麦品种“山农20”[J]
.农家科技,2012(9):7-7.
3
田纪春.
“山农20”小麦[J]
.农村百事通,2011(19):34-34.
4
张敏,孟庆民,白洪立.
小麦新品种山农20超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96-98.
5
周平波.
小麦山农20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11):62-62.
6
何流,晁林海,周同心.
山农20在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46-46.
被引量:2
7
王秀梅.
小麦新品种山农20引种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50-50.
被引量:1
8
宋广芝,路敦生,潘守柱.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山农20[J]
.农业科技通讯,2011(6):237-237.
9
王延训,李洪杰,李恒钊,纪复勤,岳鹏.
山农20小麦抗病性鉴定及其高产生产种筹[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9):126-128.
被引量:3
10
王延训,宋广芝,潘守柱.
小麦新品种山农20的生物学特性和高产生理特点[J]
.中国种业,2013(S1):88-89.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