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众传播与群体互动相融合的节目形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群体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信息传播与互动的整体过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传播结构。作者所介绍的群体传播不同于组织传播,主要是指非组织性群体传播活动。这类传播活动可以按照群体互动方式的不同,分为话题性群体互动,专题性群体互动,以及娱乐、竞技活动群体互动。文章对传播活动中的这几种群体互动方式进行阐述,指出在传播活动中,将大众传播与群体传播进行有效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
岳大为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15年第6期228-228,共1页
Art Education
关键词
大众传播
群体互动
节目形态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覃宁.浅析人际传播在网络中的影响[J].新世纪论丛,2006(1).
2
殷晓蓉,忻剑飞.
当代美国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与趋势[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12-19.
被引量:7
3
陈力丹.
试论人际关系与人际传播[J]
.国际新闻界,2005,27(3):42-48.
被引量:47
4
周云,彭光芒.
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8-21.
被引量:10
5
毕一鸣.
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形态[J]
.视听界,1996(3):36-3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罗春明.
人际传播媒介论——对一种蓬勃兴起的传播媒介的评说[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5):81-85.
被引量:8
2
D. Perlman and S. Duck e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Sage 1987, PP69 - 73.
3
Julia T. Wood:Communication Mosaics, Wadsworth 2001, P192.
4
马丁·布伯.《对人的问题的展望》,《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辑》上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85页.
5
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22页.
6
Julia T. Wood : Gendered Relationships, Mayfield 1996, P119.
7
华尔.《存在哲学》[M].三联书店,1987年.第123页.
8
Martin Buber: the Knowledge of Man, Selected Esasays,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65, P65.
9
.[EB/OL].http://www. chimaeraconsuhing. com/johari. htm. Mallan Group Training and Managewent Inc.,1999.
10
S. Trenholm and A. Jese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PP159 - 170.
共引文献
61
1
付志华,赵孟炎.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1):51-55.
被引量:11
2
任杰.
个体因素对社交媒体中语音交流方式的影响探析[J]
.传播与版权,2020(11):92-94.
被引量:2
3
胡畔.
跨文化传播中的元传播机制及应用[J]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2020(1):79-87.
4
胡河宁,孟海华,饶睿.
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J]
.安徽史学,2006(3):5-10.
被引量:11
5
吴晓伟,李丹.
企业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复杂性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9):75-78.
被引量:11
6
王波.
流动人口的社会空间与人际传播[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88-91.
被引量:12
7
徐丙奎.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人际传播[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92-96.
被引量:27
8
胡海华.
人际传播中的审美心理活动[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4):78-80.
9
王怡红.
中国大陆人际传播研究与问题探讨(1978-2008)[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5):2-15.
被引量:6
10
王旎.
试论约哈瑞窗口的移动[J]
.国际新闻界,2008,30(10):41-45.
被引量:11
1
王小英,祝东.
论赵树理的编辑实践与角色意识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56-57.
被引量:1
2
陈丽芳.
微博群体传播的过程及效果分析[J]
.青年记者,2012,0(10Z):69-70.
3
张睿.
试析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实现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44-45.
被引量:2
4
谭震,郭雪颖(图).
“在场”:移动浪潮下的传播变革[J]
.网络传播,2013(7):50-51.
5
朱爱敏.
新浪微博维吾尔社区公共议题的特征[J]
.新闻界,2012(12):39-43.
6
黄蒙水,彭媛媛.
焦点不仅仅是赛场——对北京奥运会外围报道的思考[J]
.电视研究,2008(4):38-39.
7
孙轶,程瑞芸,刘建明.
网络舆情中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13(6):11-13.
8
周锐.
魔法三国[J]
.少年大世界(小学4-6年级),2009(7):104-107.
9
张秀敏.
“大众”的角色扮演与群体互动——网络舆论传播主体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10(8):271-272.
被引量:3
10
吕国英.
网络媒体的“长尾理论”:读者决定生存[J]
.网络传播,2007(5):46-47.
被引量:1
艺术教育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