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研究
被引量:
4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athway for Transportation Sector of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控制好交通碳排放对实现我国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交通部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析模型,在分析交通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到2020年交通碳排放趋势,基于情景对比总结了交通部门减排路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作者
张扬
熊小平
康艳兵
机构地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出处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11期54-57,共4页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关键词
交通部门
碳排放
减排路径
分类号
X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6
1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
.中国科学(D辑),2007,37(6):804-812.
被引量:918
2
谢汉生,黄茵,马龙.
高速铁路节能环保效应及效益分析研究[J]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1,1(1):19-22.
被引量:15
3
马静,柴彦威,刘志林.
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J]
.地理学报,2011,66(8):1023-1032.
被引量:100
4
武红,谷树忠,周洪,王兴杰,董德坤,胡咏君.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
.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
被引量:89
5
周健,崔胜辉,林剑艺,李飞.
基于LEAP模型的厦门交通能耗及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164-170.
被引量:28
6
张建慧,雷星晖,李金良.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软科学,2012,26(4):77-81.
被引量:26
7
国家铁路大型客站能源消耗专项调查组,韩砚,王康平.
2011年国家铁路大型客站能源消耗专项调查情况分析[J]
.铁道经济研究,2012(5):8-13.
被引量:15
8
付延冰,刘恒斌,张素芬.
高速铁路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J]
.中国铁道科学,2013,34(5):140-144.
被引量:17
9
张陶新,曾熬志.
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0):14-20.
被引量:34
10
潘鹏飞,王平,李伟,宋冠良,徐广印.
基于LEAP的河南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潜力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3):370-37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王逸欣,王姗姗,王克,岳辉,田璐璐,杨书娴,张瑞芹.
河南省交通部门能源需求与污染物排放预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S2):514-519.
被引量:4
2
刘祝娟,李鑫星,柏丽红,许晨,张睿竑,刘炎.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3,41(10):167-170.
3
宋洪锐,胥岚月,曾勇.
面向铁路选线的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J]
.高速铁路技术,2024,15(1):58-62.
4
余书宇,朱广演,刘柯良,王涛,张凯.
市域尺度下交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J]
.公路与汽运,2024,40(5):26-3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胡文云,姚文婧.
襄阳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20,39(4):53-58.
被引量:1
2
杨森,黄莹,焦建东,廖翠萍.
基于LEAP模型的广州交通领域能耗及空气污染物排放分析[J]
.新能源进展,2021,9(1):69-75.
被引量:8
3
陈素平,赵莎莎,姜洋,蒋寅,左文泽.
天津市道路交通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评估[J]
.城市交通,2021,19(5):59-65.
被引量:5
4
庞可,张芊,马彩云,祝禄祺,陈恒蕤,孔祥如,潘峰,杨宏.
基于LEAP模型的兰州市道路交通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减排情景模拟[J]
.环境科学,2022,43(7):3386-3395.
被引量:33
1
徐冠华.
以“电动国民车”促协同发展[J]
.能源评论,2015,0(9):1-1.
2
孟镝.
能源补贴普降甘霖[J]
.汽车与社会,2013(30):37-37.
3
英国的低碳目标遭质疑[J]
.中外能源,2017,22(1):98-98.
4
朱跃中.
“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部门能源需求展望及节能潜力分析[J]
.中国能源,2007,29(12):18-25.
被引量:13
5
荆民.
"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部门节能政策效果分析[J]
.中国科技财富,2011(10):210-210.
6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暨碳排放分析>课题组.
202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情景分析[J]
.节能与环保,2003(6):20-23.
被引量:1
7
徐胜军.
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相关研究综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6):235-235.
8
海南:推进交通节能减排[J]
.环境,2009(1):52-52.
9
李碧浩.
节能环保产业的渗透性和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上海节能,2012(7):13-17.
被引量:15
10
魏康霞,廖兵.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路径研究[J]
.能源研究与管理,2014(4):51-54.
被引量:6
环境保护
201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