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党-国家及其对中国国家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12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低组织化状态下的超大国家治理与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矛盾,是中国国家建设面临的基本约束,而中国现代国家建设采取政党-国家的特殊方式,则是试图克服低组织化状态以应对内外超强压力的历史选择。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表明,政党-国家的最大的优点是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藉由集权的方式迅速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它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发挥这种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的同时,如何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仍然需要利用政党-国家政治的强大效能,同时也需要依靠民主法治的力量,继续推动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逐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的政体形式,构建和发展公民授权体系,完成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作者 陈明明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14,共1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2JJD840001)内容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法]伯纳德·布朗.《法国的现代化经历》,载[美]西里尔·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269页.
  • 2陈明明.《革命党,统治党,执政党》,肖滨等编.《中大政治学评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版.
  • 3陈独秀.《复东荪先生的信》,《新青年》卷8,第4号.
  • 4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动向》,载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
  • 5陈明明.《党治国家的理由,形态与限度》,《复旦政治学评论》第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245页.
  • 6《政党说》,载《清议报》第78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4908-4909页.
  • 7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一)》,《民众的大联合(三)》,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390页.
  • 8陈明明.《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载陈明明主编.《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 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教授在“蒋介石是如何丢失大陆”讨论中的发言,原文载《刘维开,沈志华,王奇生等.蒋介石是如何丢掉大陆的?》,腾讯文化燕山大讲坛(2013年7月14日),胡耀邦史料信息网(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13-07-23/39065.html).
  • 10吕芳上.《政治转型的挑战-近代中国"党国"体制的发展与省思》,载《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article_2013061785713.html).

同被引文献1540

引证文献1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