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压下的无望反抗——论《生活在别处》中雅罗米尔毁灭的悲剧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活在别处》中主人公雅罗米尔的短暂人生始终处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不得之中。母亲畸形的爱的控制使他无法逃脱,也直接阻碍了他正常的情爱之路。然而因为自身个性的缺憾、情感的错位、良知的泯灭,雅罗米尔并没有完成作为一位独立男性的反抗。雅罗米的悲剧启示人们:人生应慎重对待自我认知、生存境遇和价值追求;欧洲社会主义历史需要重新解读。
作者
储慧静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6-59,75,共5页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生活在别处》
雅罗米尔
毁灭
悲剧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M].袁筱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
仵从巨.叩问存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8.
3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序[M].景凯旋,景黎明,译.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
4
郭建辉.
诗人之死——论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93-96.
被引量:4
5
何峰.
“别处”和“此处”的深刻错位——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当代外国文学,2001,22(1):122-126.
被引量:7
6
吕新雨.
诗的意义——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文学自由谈,1993,0(4):147-150.
被引量:2
7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05.
8
李凤亮.
小说:关于存在的诗性沉思——米兰·昆德拉小说存在关键词解读[J]
.国外文学,2002(4):61-69.
被引量:12
9
李风亮.对话的灵光:米兰昆德拉研究资料辑要[C].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8:6.
10
张京嫒.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仵从巨.
关于昆德拉的四个词[J]
.当代外国文学,1999,20(2):155-159.
被引量:12
2
陈思和.
《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J]
.当代作家评论,1997(2):30-38.
被引量:35
3
余杰.
我们选择什么,我们承担什么?——从昆德拉和哈维尔谈起[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9,0(1):1-3.
被引量:2
4
昆德拉.生活在别处[M].袁筱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
吴晓明.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310.
6
李凤亮,李艳.对话的灵光[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139.
7
仵从巨.叩问存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8.
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9
米兰·昆德拉 韩少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183页.
10
马·布雷德伯里 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39
1
袁谦.
被冻结的激情——解读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J]
.作家,2012(6):43-44.
2
吕俊.
我国传统翻译研究中的盲点与误区[J]
.外国语,2001,24(5):48-54.
被引量:47
3
刘爽.
对“存在”的追问与消解——米兰·昆德拉小说的主题建构[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70-74.
被引量:1
4
张友燕.
人性的实验场——论昆德拉作品对欧洲文学传统的承继[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3):104-106.
5
郭建辉.
诗人之死——论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93-96.
被引量:4
6
刘惠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原型批评解读[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3):80-82.
被引量:1
7
庞叙文.
米兰·昆德拉对存在的诗意之思——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J]
.学理论,2010(33):214-215.
8
赵志义.
走向历史叙述的复数——评海登·怀特的历史解释模式[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46-49.
9
王敏.
谁是自我形象的主人——对昆德拉小说《不朽》的解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9):134-136.
10
王敏.
自我存在与不朽——昆德拉小说《不朽》解读[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1-33.
同被引文献
8
1
隅人.
崇高与堕落——读《生活在别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4(3):36-39.
被引量:2
2
刘媛.
生命轻重再思考——重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156-156.
被引量:2
3
何峰.
“别处”和“此处”的深刻错位——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当代外国文学,2001,22(1):122-126.
被引量:7
4
周明.
展开诗人的人生画卷——从《生活在别处》感受昆德拉的存在之思[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7(4):35-40.
被引量:2
5
郭建辉.
诗人之死——论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93-96.
被引量:4
6
赵谦.
《告别圆舞曲》中人物的精神生态问题分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85-89.
被引量:2
7
邵娟萍.
创伤视角下美国华裔小说中男性身份的重构[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3):115-121.
被引量:6
8
夏鹏铮.
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的诗性隐喻研究[J]
.语文建设,2015,0(9Z):24-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李新美.
诗人的成长之殇——《生活在别处》解读[J]
.戏剧之家,2017(2):258-259.
2
赵谦.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中的创伤叙事[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1):88-91.
1
杨宁.
生活在别处[J]
.文苑,2007(11):79-79.
2
黄啸.
谁来描绘你的家园[J]
.住宅与房地产,2009(8):72-73.
3
丁晓妮.
《生活在别处》:存在与观念的悖论[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33(2):30-32.
4
胡琼.
生活在别处(外二章)[J]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11(6):25-25.
5
武跃速.
B:逃逸的神话-读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晋东南师专学报,1994(1):82-84.
6
张涛.
《生活在别处》的俄狄浦斯之思[J]
.北方文学(中),2013(6):88-88.
7
同顺.
生活在别处[J]
.同学少年(作文)(初中版),2010(4):48-49.
8
生活在别处[J]
.劳动保障世界,2006(5):61-61.
9
陈薇.
乌托邦式激情的反讽——解读《生活在别处》的主题[J]
.青年文学家,2014,0(11X):62-62.
10
李新美.
诗人的成长之殇——《生活在别处》解读[J]
.戏剧之家,2017(2):258-259.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