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流浪精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流浪精神患者和50例非流浪精神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发育状况、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精神疾病诊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上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流浪组精神患者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48例,占96.00%,非流浪组患者40例,占80.00%,流浪组精神患者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非流浪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浪组精神患者未婚例数及农村户籍人数均大于非流浪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浪组精神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0.50±30.15)d,非流浪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5.40±23.00)d,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浪组精神患者的临床疗效低于非流浪组患者(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浪精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症状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临床疗效差等特征,应当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使其可以及时获得社会救助,降低复发率,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出处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7期62-63,共2页
Women's Health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