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让童言不再“同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儿童对语言有一种天然的期盼与渴望,他们总想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惊奇,他们总盼望学会没有听过的新鲜有趣的话语。学校应该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上儿童语言成人化、模式化倾向日益明显。丰富童言刻不容缓,一线教师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善于挖掘儿童语言的多样和丰富,让每一个儿童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
作者
朱逊
机构地区
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出处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5年第5期31-32,共2页
Jiangsu Education
关键词
童言
个性化
表达方式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宇凌.
论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181-195.
被引量:31
2
李宇明,汪国胜.中国儿童语言研究概述[J].语言学通讯,1988(3-4).
共引文献
30
1
王淑芹.
回归童年的孤独——析《呼兰河传》的童真与寂寞[J]
.科技风,2008(21):147-147.
2
黄玲.
萧红小说研究述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9.
被引量:2
3
刘晓丽.
人生经历对萧红与林海音叙事视角的影响比较[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4):56-58.
4
周晓平.
文化的剖析和批判与对生命力的张扬──论东北流亡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5):77-80.
5
刘朝霞.
试论萧红作品的复合视角[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26(2):27-29.
被引量:2
6
杜希宙.
生死的述说——论萧红作品的话语方式[J]
.衡水学院学报,2007,9(2):43-45.
7
刘艳.
萧红:生命边界的孤独者[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5):84-89.
被引量:4
8
刘艳.
非成人视角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与严歌苓《穗子物语》合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4):120-125.
被引量:4
9
张燕.
论《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迁移与渗透[J]
.中州大学学报,2007,24(4):26-28.
10
王仙花,刘汉飞.
论萧红“艺术的心意”的实现[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8-59.
1
周永华.
“作用类”题目如何避免答案“模式化”?[J]
.新高考(语文备考),2014,0(10):26-29.
2
张宁.
写作教学人性化的探索[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9):70-73.
3
杜金海.
作文要抒写真生活、真性情[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07-108.
4
李翠丽.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J]
.成功,2013(24):63-63.
被引量:9
5
周必玲.
朗读教学新误区及对策[J]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7(4):10-12.
6
戴晶晶.
阅读·活动·修改——浅谈小学作文日常化教学的几点尝试[J]
.新课程(小学),2011,0(9):33-34.
7
虞雪华.
单元习作教学课型新探[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1(3):39-41.
8
柳华东.
以创新激活学生作文[J]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05(12):44-45.
9
田亚.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3):49-50.
被引量:1
10
洪秋霞.
浅谈作文标题、立意和选材的创新[J]
.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0(7):47-48.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