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还原潘金莲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新文化运动起,掀起的为潘金莲正名的"狂潮"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一些学者开始用诸如"伟大"等字眼标榜潘金莲。其实潘金莲是一个在封建社会压迫下心理畸形的妇女的代表,评论潘金莲形象,应该实事求是,知人论世,不可拔高溢美。
作者
马海峰
机构地区
广河县回民第二中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6期36-37,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潘金莲
平反
个性解放
畸形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陈光武.潘金莲何罪之有-也论潘金莲[J].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北京.发现杂志社,2007.
2
钟明奇.
论潘金莲[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5):119-122.
被引量:5
3
许菁频.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论潘金莲形象的改写[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2):15-18.
被引量:2
4
祝东,王小英.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悲剧——一个身份符号学分析[J]
.符号与传媒,2011(3):101-110.
被引量:4
5
俞银娟.
女人,不再沉默——试论《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形象[J]
.文教资料,2010(18):169-171.
被引量:1
6
王修华.
畸婚畸变心 恶家恶化人——《金瓶梅》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根源[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4):23-26.
被引量:3
7
陈竞,赵崇璧.《东西方语境下潘金莲形象剖析》,成才之路,2010年,第9期.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高玉海.
论明清小说续书的接续方式[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31-34.
被引量:2
2
黄霖.
“人”在《金瓶梅》中[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100-105.
被引量:7
3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12.
4
[1]水同天.培根论说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章《家庭》.
7
冯雪峰.说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53.
8
杨广岳.
论《水浒传》梁山英雄对女性的态度及其原因[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6-60.
被引量:3
9
赵毅衡.
论“伴随文本”——扩展“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J]
.文艺理论研究,2010(2):2-8.
被引量:130
10
赵毅衡.
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J]
.外国文学评论,2010(2):5-17.
被引量:59
共引文献
9
1
陈颖.
潘金莲比较研究述评[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38-148.
被引量:1
2
闫博.
潘金莲形象研究述评[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5):61-64.
被引量:1
3
黄建清.
《抉择》的符号学解读[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6):37-41.
4
祝东.
身份认同与符号自我——庞春梅形象演变的符号学透视[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101-106.
被引量:1
5
王凡.
由人物塑造看香港邵氏电影《武松》的文学改编意识[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5(6):95-99.
被引量:3
6
谭光辉.
论小说人物分类法[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5):85-91.
被引量:1
7
张家荣.
潘金莲人物形象的深层解读[J]
.北方文学(中),2018,0(3):53-54.
8
包小玲.
古典名著影视改编的一种成功策略——论央视版《水浒传》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J]
.昭通学院学报,2018,40(4):90-92.
被引量:2
9
尧凤.
性格决定命运——浅谈潘金莲性格的悲剧性[J]
.青春岁月,2013,0(9):37-37.
1
冯翔.
孔子“平反”记[J]
.看历史,2010(2):20-23.
2
何龙.
副教授“戏子”称谓中的自傲与自卑[J]
.杂文选刊,2016,0(12):54-54.
3
梁长汉.
正确理解对立统一 为“合二而一”平反[J]
.哲学动态,1979(3):14-15.
4
杨海波.
播洒自信的阳光[J]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2003(3):42-43.
5
罗立斌.
《传统谏德散论》序──略论古之“谏”与今之“批评、监督”[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4):1-2.
6
冉淑华.
潘金莲与李瓶儿:比较视角下的人道主义探究[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6):26-27.
7
胡琴.
论潘金莲与李瓶儿人物性格的反向发展[J]
.文学教育,2008(20):28-29.
8
侯居茌,李永杰,黄保霞.
邓小平理论的人学思想浅析[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40-42.
9
王守山.
论“为死而生”[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2):39-42.
被引量:1
10
罗兰德·R·格里菲斯(Roland,R.Griffiths),查尔斯·S·格罗布(Charles,S.Grob),张嵘(翻译).
为迷幻剂平反[J]
.环球科学,2011(1):52-55.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