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优势——以“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和“上巳节成人礼”为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注重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和传播,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利用不同种类的非语言符号进行的非言语传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信仰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上巳节成人礼大典为例,通过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和媒介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民俗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及非言语传播的重要性。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言语传播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
出处 《东南传播》 2015年第6期48-50,共3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9

  • 1《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著P230-231
  • 2《2004中华大祭祖》http://www.text.news.sohu.com
  •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转引自[英]乔治·拉伦.《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M],戴从容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206页.
  • 4李忠亮.《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76页.
  • 5《<青春飞扬快乐成长>-湖南卫视“成人礼”2009活动案例》,见喻国明、陈永主编.《营销革命:新媒介时代营销案例精粹》[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 6[美]巴巴拉·梅厄霍夫.《过渡仪式:过程与矛盾》,见[美]维克多·特纳主编.《庆典》[C],方永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 7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
  • 8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M].
  • 9张华立.我们为什么还要办“快乐女声”?(外一则)[J].视听界,2009(3):115-11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3

同被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