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与历史的哲学建构——李浩长篇小说《镜子里的父亲》细读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穿越时空交叉小径看宏大历史 文学是历史记忆的特殊方式。克服记忆缺失,是写作者执着地纠缠历史的心理动因之一。库切说:“君特·格拉斯从来不是一个伟大的散文风格家或小说形式的开拓者。他的力量在别处:在于他对德国社会所有层面的敏感观察,在于他有能力探入民族心灵的深层激流,在于他的伦理稳固性。”①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有自己稳定的历史观、哲学观和伦理观。李浩多年来为我们写下他对文革的思考,对人性的体察,对生活的关切,他的力量既在于形式上的创造,也在于思想上的探求。他对历史真相,对国民性持久的兴趣里,有种恒定的信念,即对自由和正义的爱。
作者 张艳梅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J.M.库切.《内心活动》,黄灿然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150页.
  • 2奥.帕斯《批评的激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52页.
  • 3吴晓东.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J].天涯,2002,0(5):176-183. 被引量:13
  • 4萨特.《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喧哗与骚动)》,《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159页.
  • 5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16页.
  • 6郭艳.非日常性写作与“70”一代的精神气息——李浩小说论[J].文艺争鸣,2011(10):145-150. 被引量:1
  • 7[瑞士]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年版,171页.页.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18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