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严歌苓“新历史小说”创作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移民小说作家严歌苓,不仅仅只是创作移民作品,她的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新历史小说"的定位探讨严歌苓文本的历史回归,并就作品研究严歌苓"新历史小说"的创作心理。
作者
郝丽平
黄振林
机构地区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0-62,66,共4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严歌苓
新历史
小说
创作
心理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美)严歌芩.扶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2.206.
2
(美)严歌苓.寄居者[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2-201.
3
(美)严歌苓.陆犯焉识[M].北京:作家出版公司.2014:1.
4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63689/.
5
(美)严歌苓.一个女人史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316.
6
(美)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1:220.
7
http://www.8dou.nethatml/article_show_80475.shtm1.
8
(美)严歌苓.洞房·少女小渔[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340.
9
朱燕颐.
唐人区哀艳的中国红——论严歌苓《扶桑》中的自塑形象[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77-82.
被引量:3
10
宋庄.
严歌苓:我试图用写作解决对中国生活的着迷[J]
.博览群书,2014(4):10-1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唐振华.
符号学与“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3(3):75-81.
被引量:72
2
余华.虚伪的作品[J].上海文艺,1996,(5):32.
3
[2]王永午 等.余华:有一种标准在后面隐藏着[N].中国青年报,1999-09-03(8).
4
[3]李寿福 主编.西文现代文艺理论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P128.
5
[9]王宁.王宁文化学术论文批评文选(一)[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P257-263.
6
王蕾.
跨文明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佛克马教授四川大学讲学系列讲座述评[J]
.当代文坛,2008(2):49-51.
被引量:4
7
蔡俊.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与文学变异[J]
.当代文坛,2011(2):39-4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
1
尤善培.
余华的文学真实观与其创作转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76-79.
2
李凯云.
三维视野下的扶桑——论严歌苓《扶桑》中的华人女性精神[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2):57-58.
3
杨晓燕.
严歌苓小说中刻板的中国人形象——以《扶桑》和《小姨多鹤》为例[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1):55-61.
1
向世俊子.
《水石缘》定位探讨—驳《红楼梦》仿作说[J]
.北方文学(下),2012(4):28-29.
被引量:1
2
王向峰.
“新批评”方法的起点与末路[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1):5-10.
3
吴学丽.
诗性预设:新历史主义的文本视野与叙事策略[J]
.理论学刊,2013(7):123-126.
4
朱小刚.
蒙尘的天使——谈《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的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被引量:1
5
方艳.
巫王之玉——从《穆天子传》看西周玉文化的历史回归[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27.
被引量:1
6
朱贞凡.
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探讨——试以莆田电视台设想为例[J]
.今传媒,2013,21(7):65-66.
7
祝亚峰.
历史与伦理:格非小说的叙事向度[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54-57.
被引量:1
8
许结.
论考赋“取人以言”的批评意义[J]
.文学遗产,2015(1):70-81.
被引量:4
9
张帆.
台湾后乡土小说的历史意识与时间美学[J]
.华文文学,2014(5):91-96.
10
毕光明.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4):16-20.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