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本-硕-博连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中试点的情况,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探究了原因,提出兴利抑弊的若干对策。
作者
张莉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6,共4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关键词
本-硕-博连读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57
引证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92
参考文献
3
1
熊玲,李忠.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11-15.
被引量:35
2
张国栋,王宁,周昊.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高等教育求学路径的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4(1):62-66.
被引量:3
3
张国栋.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J]
.中国高教研究,2009(9):37-39.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胡文续,廖文武.
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硕博连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24-27.
被引量:15
2
陈红艳.超重点线70分可本硕博连读[EB/OL].(2010-06-18)[2011-05-18].http://www.yewb.com/ePaper/xkb/html/2010-06/18/content_855141.htm.
3
本硕博连读也是一种考验[N].科学时报.2009-07-29.
4
“本硕博连读”是又一个“大师班”?[N].科学时报,2009-09-01.
5
姚云,周学军.
历年教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66-73.
被引量:14
6
张国栋,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的反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36-38.
被引量:7
7
张国栋,吴松.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轨迹及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10-13.
被引量:14
8
吴琼华.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建设与优化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2):187-188.
被引量:15
9
胡海岩.
对力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
.力学与实践,2009,31(1):70-72.
被引量:65
10
古继宝,彭莉君,张淑林.
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与其本科毕业院校的关系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4-18.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47
1
叶晓梅,马莉萍.
贯通式培养博士科研创新能力的动态发展——基于某顶尖大学不同学科十届博士的追踪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2):77-86.
2
王贵领,殷金玲,黄晓梅,杨萍,程魁.
“本博学位论文连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4):82-87.
被引量:1
3
牛梦虎.
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的学科路径探析——基于对研究生院高校教师的调查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7):46-53.
被引量:14
4
刘翠琼,贾黎明,常新华.
提前攻博选拔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23-124.
5
宣华,张秋芳.
本—硕—博一体化教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注册中心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3,33(1):9-11.
被引量:7
6
黄铭.
面向水利水电工程的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27-30.
被引量:3
7
徐佳,徐小龙,黄海平.
理工科推荐免试研究生本硕衔接协同培养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21):51-55.
被引量:1
8
张菊艳,董国俊,张萃.
医药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改革探讨[J]
.中国药业,2015,24(8):8-10.
被引量:6
9
兰勇.
学术性教学:本-硕-博衔接之道[J]
.现代大学教育,2015,31(4):105-110.
被引量:10
10
潘红霞,施佩娟,蔡飞.
“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设计思路[J]
.上海城市管理,2016,25(2):94-9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57
1
李浩君,张聪俐,甘建国.
高校职教师资班学生专业认同状况调查研究——以518名本硕学生为样本[J]
.职业技术教育,2021(9):60-66.
被引量:9
2
楚啸原,理原,黄志华,雷雳,俞明延.
师生关系对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2):174-181.
被引量:26
3
覃红霞,张斌,王晟.
我国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实施的问题表征与策略优化[J]
.教育发展研究,2022,42(3):69-76.
被引量:6
4
周作宇.
大学治理的文化基础:价值坐标与行动选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6):1-20.
被引量:14
5
赵超英,王腾军,杨成生,孟妮娜,杨耘.
构建实践育人新体系,培养德才兼备测绘人才[J]
.测绘通报,2022(S01):21-23.
被引量:5
6
李增科,高井祥.
人工智能背景下特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J]
.测绘通报,2022(S01):17-20.
被引量:10
7
潘建军,李红莲,周金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
被引量:13
8
李志,王琪琪,齐丙春.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高教探索,2011(2):131-136.
被引量:122
9
巫世晶,冯大庆.
优化硕博连读培养过程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1+4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79-82.
被引量:7
10
张小明.
正确处理修订培养方案中的四个关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1):11-1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2
1
叶晓梅,马莉萍.
贯通式培养博士科研创新能力的动态发展——基于某顶尖大学不同学科十届博士的追踪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2):77-86.
2
谭晶,石鑫,杨卫民,安瑛,于洪杰,李方俊,王峰,谢鹏程.
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基于中国塑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3):110-113.
被引量:1
3
高耀,陈洪捷,沈文钦.
学术型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设计——基于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17,38(7):61-68.
被引量:36
4
谢凤英,张浩鹏,姜志国,张弘,赵丹培,孟偲.
图像工程课程群本研贯通式一体化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7(10):145-150.
被引量:5
5
曾空,徐方平,高静,沈钰晶,程亚勤.
教育转型下的“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7(4):123-129.
被引量:4
6
曾空,胡银银.
“协同教育”视域下“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147-150.
被引量:9
7
李轮,燕士力,王森林.
基于“双创”视角下的博士生创新能力层次模型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3):253-255.
8
迟建卫,汪静,胡玉才,汪德洪.
多学科交叉的本硕贯通培养人才模式研究[J]
.大学教育,2019(1):149-151.
被引量:7
9
刘艳红,王庆林.
本-硕-博贯通国际联合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
.世界教育信息,2019,32(3):48-52.
被引量:4
10
黄淮,李梦真.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2):221-22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92
1
袁钢.
我国法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中国高教研究,2020(1):90-97.
被引量:15
2
覃红霞,张斌,王晟.
我国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实施的问题表征与策略优化[J]
.教育发展研究,2022,42(3):69-76.
被引量:6
3
朱镕君.
书中自有颜如玉?——单身男博士的文化生产与婚恋策略[J]
.当代青年研究,2022(4):102-108.
被引量:2
4
李文骏.
基于熵值法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与思考[J]
.科教导刊,2023(18):48-51.
5
梁莹,王金亮,龚刘赢,吴佳一.
综述与展望:2023年度工程教育领域研究评析[J]
.科教发展研究,2024(1):81-120.
6
姚歆玥,曹妍.
科研资助能否促进理工科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基于科研压力的机制分析[J]
.教育经济评论,2023,8(5):45-67.
7
肖榕.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分析[J]
.就业与保障,2020(6):86-87.
被引量:2
8
周利.
论研究生分流制度演化及未来就业发展趋势[J]
.就业与保障,2020,0(5):36-38.
被引量:2
9
谢鑫,沈文钦.
博士生延期毕业类型与学位论文质量——基于“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9):48-60.
被引量:1
10
高耀,许丹东,陈洪捷.
项目依托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兼论组织化科研的学科边界[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5):58-69.
1
孙智杰,李勤,邓玉林,刘芳,曹群.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平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128-131.
被引量:14
2
柳进,刘明珠.
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9):35-38.
被引量:15
3
蒋华林.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重庆高教,2011,24(4):56-59.
被引量:3
4
李富.
巧用案例教学,优化初三化学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7):179-180.
被引量:1
5
罗鸣亮.
几何直观,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刻[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0(6):10-11.
被引量:1
6
匡瑾璘,徐萌,郑克岭.
构建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2):151-153.
7
颜进,张兵,张蕾.
研究型大学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6(4):68-70.
被引量:19
8
张国栋,吴松.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轨迹及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10-13.
被引量:14
9
张淑林,曹晔华,古继宝,裴旭.
基础研究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35-38.
被引量:6
10
王霞,张伟,潘文文,李旭宏,徐涛.
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1X):101-10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