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毒麦生长习性观察及防除技术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栽培试验观察发现,毒麦籽粒随小麦收获后,需经过30d左右的后熟休眠期才可发芽;水稻后作栽培可使遗留在土壤中的毒麦种籽因浸泡而死亡;毒麦种籽出苗比小麦迟5—7d,但出苗比小麦整齐,且分蘖早于小麦。毒麦主要靠小麦种子调运传播,稻麦轮作倒茬、小麦播前深耕和秋季苗期化除、收获期田间拔除、调运检疫检验检查等措施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控制蔓延危害。
作者
张吉昌
杨玉梅
张勇
高霞
李波
江山
丁文
机构地区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略阳县植保植检站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43-44,共2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毒麦
生物学
观察
防除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许捷,顾立新.
毒麦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
.杂草科学,1997,15(3):6-7.
被引量:2
2
周靖华,张皓,张吉昌,王雅丽.
陕西省毒麦的发生危害与治理[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S1):175-177.
被引量:1
3
黄可辉,郭琼霞,姚向荣,江昌木,陈明,林峰.
毒麦及其近似种籽实的形态解剖研究[J]
.武夷科学,2003,19(1):143-148.
被引量:1
4
何剑,渊建民.
城固县毒麦的综合治理措施[J]
.植物检疫,2003,17(2):124-124.
被引量:2
5
张姮,康林,高必达,陈冬美.
毒麦属6个种的rDNA ITS序列测定及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1):21-23.
被引量:6
6
姚东瑞,郑晓明,薛跃规,黄建中,李扬汉.
毒麦与小麦对禾草灵耐药性的生理生化比较研究[J]
.江苏农业学报,1993,9(4):22-25.
被引量:1
7
车晋滇.
北京市外来杂草调查及其防除对策[J]
.杂草科学,2004,22(2):9-12.
被引量:30
8
何文章.
毒麦化学防除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1):63-64.
被引量:2
9
林金成,强胜,吴海荣,段惠,郭海滨.
毒麦(Loliumtemulentum L.)[J]
.杂草科学,2004,22(3):53-54.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张俐清,蔡连恩,李向新,杨薇,王录学,徐忠学.
36%禾草灵防除麦田毒麦[J]
.农药,1994,33(1):46-47.
被引量:1
2
郑和斌,王作仁,吕作舟,余知和.
美味侧耳ITS序列直接测序与克隆测序比较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5,12(1):1-4.
被引量:8
3
高洪权,朱桂华,王春琳,王德钧.
毒麦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初步研究[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4,14(1):19-19.
被引量:3
4
蔡连恩,张俐清,杨世发,李向新,李来祥.
天水市毒麦综合防治初报[J]
.植物检疫,1995,9(5):313-314.
被引量:2
5
周淑华.
河南省毒麦的发生与综合治理[J]
.植物检疫,1996,10(4):249-249.
被引量:3
6
高必达,程毅,朱水芳,喻锦秀.
基于ITS序列的菟丝子PCR鉴定[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4):368-370.
被引量:10
7
车晋滇.三裂叶豚草的识别[J].生物学通报,1988,(11):26-26.
8
车晋滇.危险性杂草假高粱的识别[J].生物学通报,1990,(1):12-12.
9
车晋滇.农田杂草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
Hsiao C, Chatterton N J, Asay K H.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mongenomic species of the wheat tribe, Triticeae(Poacrae) inferred from nuclear rDNA(ITS) sequences[J]. Theor Appl Genet, 1995, 90: 389-398.
共引文献
42
1
梁玮莎,易建平,周国梁,印丽萍,周而勋.
毒麦种子内生真菌Gloeotinia temulenta ITS序列分析[J]
.植物检疫,2006,20(S1):7-10.
2
林金成,强胜,吴海荣,段惠,郭海滨.
毒麦(Loliumtemulentum L.)[J]
.杂草科学,2004,22(3):53-54.
被引量:10
3
刘绍芹,吕国忠.
豚草及豚草的综合治理[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B08):237-242.
被引量:25
4
魏守辉,曲哲,张朝贤,李咏军,李香菊.
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及其风险分析[J]
.植物保护,2006,32(4):14-19.
被引量:29
5
赵晓英,马晓东,徐郑伟.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及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2):167-170.
被引量:16
6
郎金顶,刘艳红,苌伟.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来源分析[J]
.植物学通报,2008,25(2):195-202.
被引量:15
7
刘慧圆,明冠华.
外来入侵种意大利苍耳的分布现状及防控措施[J]
.生物学通报,2008,43(5):15-16.
被引量:18
8
杨少华,杨剑,涂炳坤.
草坪外来入侵种杂草化的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08,25(6):103-111.
被引量:21
9
钟艮平,沈文君,万方浩,王进军.
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J]
.生态学杂志,2009,28(1):162-166.
被引量:51
10
郝建华,刘倩倩,强胜.
菊科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的繁殖特征及其与入侵性的关系[J]
.植物学报,2009,44(6):656-665.
被引量:77
同被引文献
6
1
林金成,强胜,吴海荣,段惠,郭海滨.
毒麦(Loliumtemulentum L.)[J]
.杂草科学,2004,22(3):53-54.
被引量:10
2
陈洪俊,李镇宇,骆有庆.
检疫性有害生物三叶斑潜蝇[J]
.植物检疫,2005,19(2):99-102.
被引量:14
3
付晓峰,刘俊青.
内蒙古燕麦研究、生产、加工概况[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2(F12):57-58.
被引量:10
4
汪兴鉴,黄顶成,李红梅,薛大勇,张润志,陈小琳.
三叶草斑潜蝇的入侵、鉴定及在中国适生区分析[J]
.昆虫知识,2006,43(4):540-545.
被引量:44
5
雷仲仁,朱灿健,张长青.
重大外来入侵害虫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J]
.植物保护,2007,33(1):37-41.
被引量:21
6
刘海军,陈洪俊,吴佳教,胡学难,李镇宇.
基于CLIMEX与GARP的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88-9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方志鹏,马克争,叶明辉,白松,李晓琳,廖富荣,黄蓬英,俞刚.
进境西班牙燕麦草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2023,43(10):94-96.
1
杨独清.
秦油二号与后作水稻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初报[J]
.耕作与栽培,1990,10(6):32-33.
2
吕劳富.
25%凯润杀菌剂应用技术[J]
.农药市场信息,2006(13):25-25.
被引量:3
3
天合.
春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J]
.河北农业科技,2003(2):19-19.
被引量:1
4
张林福.
前作水稻后作冬玉米高产栽培模式[J]
.云南农业,2010(4):37-38.
5
潘永年.
关于丽水地区水稻后作栽培一年生黑麦草的探讨[J]
.耕作与栽培,1991,11(6):22-23.
被引量:1
6
向开虎.
90团优化农田环境为丰产丰收打基础[J]
.中国棉花加工,2016(4):35-35.
7
邱宏.
温室施用农药注意事项[J]
.农家之友,2012(5):61-61.
8
梁洪昌.
怎样防治红麻炭疽病[J]
.中国麻作,1985,7(1):47-47.
9
齐丽.
水稻产生“褐穗”原因及防控措施[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11):134-134.
被引量:3
10
李雪峰.
平顶山市大白菜软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中国果菜,2010,30(7):41-41.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