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大运河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这是国务院有关部委、八个省(直辖市)沿运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在我国文物保护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我国文物学界而言,这是对文物保护规律认识的新成果,也是国际文化遗产新理念引进消化的积极结果,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作者
张廷皓
机构地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出处
《华夏文化》
2015年第2期8-11,共4页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
国务院
直辖市
文物学
分类号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72
1
谭徐明,于冰,王英华,张念强.
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J]
.水利学报,2009,39(10):1219-1226.
被引量:43
2
刘壮.
论文化遗产的本质——学科视野下的回顾与探索[J]
.文化遗产,2008(3):121-132.
被引量:17
3
梁白泉.
初论运河文化[J]
.东南文化,1990(5):125-131.
被引量:3
4
单霁翔.
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J]
.南方文物,2006(3):2-5.
被引量:199
5
程曼丽.
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
.国际新闻界,2007,29(3):5-10.
被引量:190
6
张廷皓,于冰.
京杭运河水运、水利工程及其遗址特性讨论[J]
.文物,2009(4):69-79.
被引量:12
7
俞孔坚,奚雪松,李迪华,李海龙,刘柯.
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J]
.人文地理,2009,24(3):11-16.
被引量:112
8
王立新.
我们是谁?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J]
.历史研究,2009(6):127-151.
被引量:17
9
奚雪松,秦建明,俞孔坚.
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大运河遗产判别中的运用——以大运河明清清口枢纽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5):123-131.
被引量:20
10
邹赞,欧阳可惺.
“想象的共同体”与当代西方民族主义叙述的困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1):28-3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9
1
景萌.
东坝地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17(10):207-208.
2
林留根.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考古阐释与文化解读[J]
.东南文化,2019(1):14-20.
被引量:12
3
田德新,黄梦园.
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研究热点、路径与前沿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名城,2020,0(2):85-91.
被引量:6
4
田德新,王凌宇.
中国大运河适应性管理研究[J]
.长江技术经济,2020,4(1):56-64.
被引量:2
5
田德新,吴文非.
中国大运河的名称变迁及其文化内涵的开放性研究[J]
.中国名城,2020(6):89-95.
被引量:2
6
唐慧超,洪泉,胡海琦.
运河文化的公众认知与感知研究——以大运河杭州拱墅段公共空间为例[J]
.中国名城,2020(7):86-91.
被引量:8
7
路璐,许颖.
大运河文化遗产与民族国家记忆建构[J]
.浙江学刊,2021(5):65-72.
被引量:21
8
张广汉,付彬,赵霞,陶诗琦.
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探索[J]
.城市规划,2022,47(S02):27-35.
被引量:3
9
张超.
中国大运河的价值认知研究[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4,36(2):11-15.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路璐,李胜疆.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国族认同与国家形象的双向建构[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3(1):126-132.
被引量:7
2
刘龙雨,胡迪.
再论淮扬运河历史变迁[J]
.运河学研究,2022(1):79-97.
3
刘玉梅.
2019年运河学研究综述[J]
.运河学研究,2021(1):242-258.
4
李威乐,汪敏,金滢洁.
结合调研谈如何发掘和保护运河文化——以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为例[J]
.苏州文博论丛,2019(1):179-184.
5
蔡季宏,吉红香,秦雁,黄本胜,郑泳,王晟力.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水文化研究文献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2023,42(S01):223-228.
被引量:1
6
J.Colegrove,袁海骥,吴诗聪,J.R.Kelly,C.Bowley,G.P.Crawford.
HPDLC显示器驱动电压的减小[J]
.现代显示,2000(2):36-40.
7
肖爱玲.
中国大运河遗产本体演化的历史学解释[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1-7.
8
田德新,吴文非.
中国大运河的名称变迁及其文化内涵的开放性研究[J]
.中国名城,2020(6):89-95.
被引量:2
9
陈超.
考古发现下的大运河安徽段文化[J]
.宿州学院学报,2020,35(5):10-15.
被引量:2
10
李金蔓,闫金强,王孝祺.
解说标识系统在遗址现场阐释与展示中的应用——以西夏陵为例[J]
.城市住宅,2020,27(9):17-22.
1
郭移洪.
品鉴青铜器(下篇)——青铜器的仿制与辨别[J]
.理财(经济),2014(2):34-37.
2
连念.
档案部门应加强契约文书档案的收集[J]
.山西档案,2004(3):28-30.
3
吴浩坤,陆建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J]
.中国博物馆,1987(3):8-10.
被引量:1
4
高焕.
谈谈“档案学”的命名问题——兼谈档案学与档案馆学的差异[J]
.档案天地,2008(4):55-56.
5
黄毅.
人文题材的新闻性挖掘——以“保护大运河申遗千里行”为例[J]
.视听纵横,2011(4):103-104.
6
仝艳锋.
档案与文物之辨析——兼论“实物档案”收藏的不合理性[J]
.档案学研究,2007(4):33-36.
被引量:9
7
刘朴.
谈县级博物馆的辐射作用[J]
.文物春秋,1992(2):52-54.
8
崔香淑.
浅谈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J]
.科技资讯,2008,6(4):234-235.
9
荐书[J]
.东西南北,2016,0(18).
10
潘德拉.恩达格玛,柯力.
博物馆学在斯里兰卡的兴起[J]
.中国博物馆,1989(2):26-26.
华夏文化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