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淮南子》对道家无为观的创造性诠释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无为”是道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淮南子》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对这一观念做了新的诠释。它通过以“因”这一概念来界定“无为” ,使无为与有为达到有机整和 ;它吸收儒法精神 ,把因君势依法度、因臣资用众能、因民性得民心、因风俗行教化纳入无为的实际内容中 。
作者
雷健坤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9,共4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T.C
关键词
淮南子
道家
无为
有为
创造性诠释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诸子集成:第3册[Z].上海:上海书店.1986.39^[-1],2^[-2],29^[-3].
2
[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98.156.
3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Z].北京:中华书局,1989.19^[-1],478^[-2],24^[-3],706^[-4],629^[-5],634^[-6],634^[-7],635^[-8],289^[-9],295^[-10],296^[-11],283^[-12],279^[-13],285^[-14],287^[-15],467^[-16],670^[-17],669^[-18],686^[-19],679^[-20],681^[-20],671^[-20],429^[-23].
4
诸子集成:第5册[Z].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71.
共引文献
1
1
李龙海.
“华夏”古今含义变迁考[J]
.兰台世界(下旬),2015,0(11):102-104.
同被引文献
16
1
陈静,刘笑敢.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J]
.中华文化论坛,1996(2):93-100.
被引量:12
2
张运华.
《淮南子》的“无为”理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6(2):31-33.
被引量:2
3
黄钊.
《淮南子》——汉初黄老之治的理论总结[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4(4):44-45.
被引量:4
4
刘笑敢.
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J]
.中国社会科学,1996(6):136-149.
被引量:108
5
李振纲.
自然之德性与无为的智慧——老子哲学的本体与方法[J]
.哲学研究,2002(7):47-53.
被引量:17
6
戴黍.
“因循”与“治道”——《淮南子》中“因”的四重涵义[J]
.江淮论坛,2005(5):115-118.
被引量:2
7
戴黍.
《淮南子》中的“无为”及其思想史意义[J]
.哲学研究,2006(3):38-42.
被引量:7
8
周秋光,徐美辉.
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
.道德与文明,2006(2):4-8.
被引量:20
9
戴黍.
试析《淮南子》关于“权”的思想[J]
.孔子研究,2006(4):76-83.
被引量:4
10
李国锋.
《淮南子》的法律思想[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5):94-9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高旭.
法术、儒术与道术的互补融铸——《淮南子》汉代黄老“治术”思想要诠[J]
.秦汉研究,2021(2):134-165.
2
刁梦洲.
论《淮南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内涵[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74-76.
被引量:1
3
王雪军.
论老子及其思想对道教的影响[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2(7):29-33.
4
林飞飞,高旭.
论《淮南子》的君道思想[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5-11.
5
杨会.
《卧虎藏龙Ⅱ:青冥宝剑》——儒释道视域下侠义情怀建构[J]
.电影评介,2016(3):17-1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小宁.
《淮南子》“无为”思想的内涵及其拓展[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3):79-82.
1
谢永鑫.
“第一届海峡两岸傅伟勋、韦政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研讨会综述[J]
.孔子研究,2003(1):121-123.
2
席红梅.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阐释[J]
.前沿,2010(16):42-44.
3
李冬明.
德国的宗教节日及风俗Ⅱ[J]
.神州,2012(8):19-19.
4
朱凌.
谁能度你[J]
.中国劳福事业,2014,0(9):15-15.
5
王志刚.
论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方法论原则[J]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58-61.
被引量:1
6
吴振晖,张先昌.
试论《管子》与孟子德治思想之异同[J]
.船山学刊,2010(2):72-74.
7
读点经典[J]
.当代贵州,2012(3):61-61.
8
程得中.
儒家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J]
.经济视野,2014,0(15):408-408.
9
刀尔登.
得天下者得民心[J]
.才智(才情斋版),2009(12):48-48.
10
吉田薰.
章太炎与“夏音”[J]
.鲁迅研究月刊,2015(9):57-63.
被引量:1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