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推延式”社会建构——“礼”之社会学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家通过"礼"来建构正常的社会秩序。从社会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儒家礼的形成是对社会失范的回应,礼以正名的方式确立社会个体的地位角色,以内在或外在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社会化,最后以家庭为桥梁,将对个体行为的规定以实践性"推延"的方式扩展至社会,形成了一个从个体到家庭直至社会的"推延式"社会建构框架。"推延式"的社会建构摆脱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的纠缠。
作者
杨家宁
机构地区
中共东莞市委党校
出处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关键词
礼
推延式
社会建构
二元对立
社会角色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马惠娣.
和谐社会和“礼制”——从休闲视阈看“礼与休闲”的关系[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3):101-106.
被引量:9
2
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0.
3
王中江.
本期视点:“礼”的传统与当代政治哲学[J]
.求是学刊,2007,34(2):5-14.
被引量:5
4
胡适.中国哲学史[M].中华书局,1991.96.
5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M].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22.
6
黄国光.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M].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88.162.
7
翟学伟.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社会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探讨[J].社会理论学报(香港),1999,(1).
8
周晓虹.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学内部的对立与动力——有关经典社会学发展的一项考察[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4):114-122.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安靖如,张爱华.
敬、礼、完美与现代政治哲学[J]
.求是学刊,2007,34(2):15-20.
被引量:3
2
L. Coser. Masters of Sociological Thought, Ideas in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text[ M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 , 1977.
3
J. Turner, L. Beeghley. The Emergenc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 M ]. Homewood, minois: The Dorsey Press, 1981.
4
Emile Durkheim. Montesquieu and Rousseau [ M ].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1960.
5
Randall Collins. Four Sociological Traditions [ M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
Emile Durkheim.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 M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6.
7
Herbert Spencer. The Principle of Sociology: Vol. 1[M]. New York: Appleton and Company,1925.
8
Max Weber. Economy and Society[M]. New York: Bedminster Press, 1968.
9
Guenther Roth.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the Work of Max Weber[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6,(27).
10
Mary Fulbrook. Max Weber's "Interpretive Sociology" [ J ].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8, (29).
共引文献
31
1
曹星.
传统礼仪与社会和谐浅论[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5):50-53.
被引量:2
2
龙斧,王今朝,边金鸾.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J]
.人文杂志,2007(6):29-35.
被引量:3
3
文军.
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及其反思[J]
.社会科学,2008(5):69-73.
被引量:24
4
胡俊修,姚伟钧.
“礼仪之邦”:中国礼文化与社会和谐的诉求[J]
.学术论坛,2008,31(6):109-113.
被引量:12
5
曹亚芳.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8-14.
被引量:4
6
张振华.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解读[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88-90.
被引量:6
7
黄卓越.
后儒学之途:转向与谱系[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3):92-100.
被引量:3
8
施磊磊.
一种“科学”认知范式的产生——读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J]
.西安社会科学,2009,27(3):43-45.
被引量:1
9
曾笑.
超越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对吉登斯与布迪厄理论的比较性评析[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29(1):7-12.
10
刘桂荣,郭淑新.
从“分”看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J]
.江淮论坛,2012(2):92-96.
1
多努力一次[J]
.农家科技(乡村振兴),2014,0(7):58-58.
2
程瑞雪.
做媒为何称“作伐”[J]
.咬文嚼字,2010(11):39-40.
3
翁德立.
消除老年人的性抑制[J]
.婚育与健康,1997,0(4):51-51.
4
全永兰.
几种礼节的由来[J]
.青年科学,2004(1):47-47.
5
吴治江.
山沟沟里送礼来[J]
.中国故事(传统),2012(2):114-116.
6
戴维.香博,朱雅文.
中国与欧洲:新兴的轴心[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12):9-13.
被引量:2
7
刘忠岳.
排忧解难老方乐[J]
.老年人,2001,0(4):34-34.
8
止戈.
力戒浮躁[J]
.台州师专学报,1999,21(2):65-65.
9
郭磊.
基于四种婚姻态势的当代中国大陆地区婚姻量化研究[J]
.理论界,2016,0(12):65-73.
10
曾有情.
只多一次[J]
.奋斗,2004(5):56-56.
天府新论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