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老子》“复归”的多重境界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老子》的哲学语境下,从"复归"的境界来看,"复归"既有向"根"与"初"之境界的复返,又有向"无"与"明"之境界的回旋,既有向"朴"之境界的回转,也有向"真"之境界的切近;从人的维度看,"复归"可以视为人之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彰显,以及经由世俗生活之后的省思与内转。由于世俗生活对本来澄明之心的习染与遮蔽,"我"之欲泛滥,因此,行走在世俗之中的"我"需要铭记"复归"之路,努力"复归"至虚静清明之境。当然,在老子那里不管是从人的层面还是从物的层面谈"复归",其终极指向皆是道,其终极境界则是无。
作者 王传林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01-408,共8页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2JJD72001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2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9.
  • 3释德清.道德经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4焦竑.老子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9.
  • 5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6吴澄.道德真经吴澄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7魏源.老子本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8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40.
  • 9弗莱德·R·多尔迈 万俊人等译.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978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