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明治末期(1903—1912)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明治初期古典中国文化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修养依然被基础教育界重视。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则冲淡了古典中国在日本小学教科书中的比重,以宣扬国威、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旨归的内容有大幅度增加。对古典中国的尊敬和对现实中国的轻蔑相叠加构成了明治日本人之中国认识的特点。这一倾向不仅存在于思想界,更作为一种时代印迹呈现在日本的小学教科书中,并作为一种根植于幼小心灵中的"思想"塑造了青少年对中日文化价值的认识。小学教科书中对日本两次对外大战的高调宣扬,实际上是向青少年灌输个人英雄主义和军国主义,激扬作为世界强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直接塑造了日本少年的中国观和战争观,为大正、昭和时期日本对华步步紧逼、最终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遗毒甚剧。
作者 张卓识 徐冰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98,共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日教科书冲突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0BGJ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项目编号:12CWW013)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文化人在华北沦陷区的侵略活动及其涉华创作的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ZX2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近代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项目编号:2014M560285)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团队项目"文学 学术视域中侵华时期日本对华思想战 宣传战"(项目编号:140904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1

  • 1邵毅平.芥川龙之介与洛蒂:分裂的中国与日本形象[J].书城,2010(1):30-41. 被引量:4
  • 2姚克《天桥风景线》,载《申报·自由谈》1934年1月7日.
  • 3齐如山、王伯龙.《天桥一览序》,载张次溪编《天桥一览》,中华印书局,1936年,无页码.
  • 4坂口安吾.《明治开化安吾捕物帖》,『小说新潮』5卷8号,1951年6月.
  • 5达利埃尔-亨利.巴柔.《从文化形象到集体想象物》,孟华译,收入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1、123-124页.
  • 6山室信一.《面向为未来的回忆-他者认识和价值创建的视角》,收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编.《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中日学者的共同探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7页.
  • 7衷若霞.《天桥》,载陶亢德编.《北平一顾》,宇宙风社,1936年,第158页.
  • 8盛宣怀:《请设学堂片》(1896年9月),载《愚斋存稿》(思补楼藏版)卷一,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
  • 9盛宣怀:《请调沈曾植、费念慈委用片》(1901年6月),《愚斋存稿》卷五,第176页.
  • 10盛宣怀:《请设铁路法文速成学堂片》(1905年8月),《愚斋存稿》卷十二,第312页.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