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逸”的双重品格——帖学与碑学中的“逸”观更迭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书学之"逸"观,自魏晋便具有双重意义,当其指向主体超拔才性与阳刚风格时,衍生出神逸、雄逸、狂逸、奇逸等范畴群;当其提示主体隐逸之志与阴柔风格时,演绎出仙逸、淡逸、逸韵等范畴群。帖学初期,"逸"受早期道家天放精神影响,兼具雄逸与仙逸;帖学盛期,书家个性飞扬,彰显狂逸、奇逸;帖学晚期,受禅宗空观洗礼,转向散逸、淡逸,智慧上的超脱却是对雄健精神的消解。因此又有碑学重振雄逸、奇逸,而此时内在动力已转换为儒家进取之意识、民族复兴之理想。书学中神品、逸品之辨,区分了"神逸"和"逸韵",并始终以"神逸"为最高,确定雄逸品格为"逸"之核心。
作者 周睿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138,共7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858页.
  • 2.《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505、388页.
  • 3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 4《晋书》卷八〇,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101页.
  • 5潘运告编著.《宋代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第157页,第151-152页.
  • 6杨景曾汇刻.《诗画书三品》,《陈孟康书<诗画书三品>》,中国书店2014年版,第70页,第76页,第59页.
  • 7江溶,朱良志主编.《悲欣交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页.
  • 8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 9秦祖永.《桐阴论画》,转引自黄悖,金丹.《中国书法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 10《石门颂》集评,http.//www.360doc.com/index.html.

共引文献3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