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媒介视角下的我国大学形象传播刍议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学形象的构建包括了理念识别要素、行为识别要素、视觉识别要素、主观感知要素四个方面。大学形象传播具有告知和共鸣、劝服和改变、反馈和调整等功能。在信息化社会拟态环境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提高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强化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和形象性,构建全媒体的传播格局,重视受众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我国大学形象的有效传播。
作者 曾妍
出处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3

  • 1叶茂康.公共关系:组织形象概念辨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6):74-78. 被引量:11
  • 2金兼斌.大众传媒中的大学形象[J].国际新闻界,2006,28(2):27-31. 被引量:15
  • 3黄延复.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4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2004.
  •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6UNESCO.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J].教育参考资料,1999,(7-8).
  • 7[6]转引自杨东平编.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 8[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 9[11]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10[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

共引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