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学分银行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学分银行制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该制度的主要特征,并对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
作者
高小泉
机构地区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31期78-79,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制度
构建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孔磊.
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12(9):5-20.
被引量:55
2
孙冬喆,吴遵民,赵华.
论学分银行建设与自学考试制度转型[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8(6):40-44.
被引量:17
3
王贺元,乐传永.
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中学分转换体系的构建[J]
.教育学术月刊,2010(6):92-94.
被引量:40
4
刘刚,胡水星.
内容分析法视角下的学分银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13(13):23-2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韩国教育开发院[J]
.当代韩国,1996(1):62-64.
被引量:3
2
杨黎明.
从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看我国“学分银行”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05,21(03X):61-64.
被引量:25
3
张力.
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9):5-8.
被引量:16
4
杨黎明.
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1):13-14.
被引量:55
5
刘耘疆.
基于内在机理的研究:“学分银行”的一种分析范式[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2):36-38.
被引量:5
6
乐传永,秦伟伟.
普通高校成人学员学习的影响因素探寻[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3):19-21.
被引量:1
7
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8-79.
8
比勒姆.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1-82.
9
E.Mark Hansan,educational adminis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3rd ed.allyn and bacon,1991,21_22.
10
张力.警惕在职教育成为教育腐败的温床[EB/OL] http://www.gmw.cn/content/2007-01/04/content_530967.htm,2008-11-26.
共引文献
108
1
谢青松,白然,谢浩.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制度: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近二十年国内学分银行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75-86.
被引量:15
2
宋洁绚.
自学考试学分银行建设的价值取向、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J]
.湖北招生考试,2023(4):40-44.
3
李建军.
试论高校成人教育学分制的特殊性——学分的转换与累计[J]
.科教导刊,2014(2):14-15.
4
陈晶晶.
基于学分银行的完全学分制构建[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419-423.
被引量:12
5
张王豆.
关于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的构想[J]
.继续教育,2011,25(5):39-41.
被引量:5
6
陈涛,赵枝琳.
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银行制度的路径探析——基于韩国学分银行体系的发展与运作[J]
.成人教育,2011,31(9):118-120.
被引量:11
7
魏婷.
基于终身教育体系下构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框架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11(32).
被引量:2
8
彭诗茸.
高等教育立交桥之学分认证机制初探[J]
.文教资料,2012(15):86-87.
被引量:6
9
李红燕.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2(13):18-20.
被引量:6
10
蓝斌,周值强.
老年教育对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基于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的个案分析[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4):7-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4
1
韩秀娟.
浅谈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其功能定位[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
被引量:4
2
陈晓娜.
成人教育设立“学分银行”探析[J]
.职教通讯,2010(9):37-40.
被引量:12
3
陈海强.
建立“学分银行”,推行学分互认——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谈谈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的实证研究[J]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1(1):29-33.
被引量:2
4
汤诗华,毕磊,朱祖林,郭允建.
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J]
.中国远程教育,2013(9):16-21.
被引量:57
5
程方昭.
论学分银行的类型、功能及构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7):173-175.
被引量:2
6
王立科.
从理念到实践: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与策略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13(11):26-30.
被引量:52
7
李林曙,鄢小平,王立科.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6):33-38.
被引量:71
8
卢玉梅,王延华,孙静怡.
从资格框架看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中学习成果框架的建立[J]
.中国远程教育,2013(21):36-41.
被引量:43
9
江颖.
我国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焦点与展望——基于不同类型文献的分析[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1):14-22.
被引量:8
10
鄢小平.
基于云架构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设计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4(9):66-71.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2
1
刘媛媛.
合肥市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探索[J]
.学周刊,2017(7):12-13.
2
孙厚红.
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模型实证研究——以文登电大为例[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2-15.
1
张圣.
以工学结合模式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J]
.才智,2012,0(32):281-282.
2
龚翠英.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路径选择——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58-61.
被引量:1
3
胡水清.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J]
.课外语文(下),2013(5):141-141.
4
朱宪玲.
论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08(4):81-82.
被引量:6
5
闻靖灏.
基于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4(6):8-10.
被引量:2
6
罗银燕.
技工院校技能竞赛制度的构建[J]
.科技创业家,2012(18):196-196.
7
宋孝忠.
试论终身学习认证制度的构建[J]
.继续教育,2009,23(2):11-13.
被引量:8
8
俞建文,王阳.
职业学校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J]
.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3):37-39.
被引量:5
9
周卫民.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路径选择[J]
.成功,2012(1X):175-175.
10
李祖辉.
新形势下顶岗实习安全制度的构建[J]
.广西教育,2015,0(30):59-60.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 第3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