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贰)》中的介词“于”和“於”——兼谈清华简的真伪问题 被引量:3

The Prepositions, Yu(于) and Yu(於), in The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llected by Tsinghua(清华) University(Ⅰ) and(Ⅱ):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Issue of Real or Fake of Tsinghua(清华) Bamboo Slip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论文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以下简称《清华简(壹)》、《清华简(贰)》)中的介词"于"和"於"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介词"于"和"於"使用情况的整理统计,归纳其用法,观察介词"于"和"於"的发展变化,并与先秦其他出土和传世文献中介词"于"和"於"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从语言的角度探讨清华简的真伪问题。结论是:《清华简(壹)》《清华简(贰)》中各篇介词"于"、"於"的使用情况完全符合先秦其他出土、传世文献中的使用规律,因此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清华简》的真实性。 According to The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llected by Tsinghua(清华) University (Ⅰ) and (Ⅱ)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singhua(清华) Bamboo Slips (Ⅰ) and Tsinghua Bamboo Slips (Ⅱ) ), the article counted the numbers of the two prepositions Yu(于) and Yu(於), summarized their usages , and observe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repositions Yu(于) and Yu(於), and then compared the usages of these two prepositions with that of other unearthed and handed down literature in Pre-Qin(秦) Period. At las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ssue of real or fake of Tsinghua(清华 Bamboo Slip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nguistics. The conclusion is: The usages of these two prepositions in Tsinghua(清华) Bamboo Slips (Ⅰ) and (Ⅱ) is fully corresponded with the law of their usages of other unearthed and handed down literature in Pre-Qin(秦) Period, so that it can 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Tsinghua(清华) Bamboo Slips from a certain aspect.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5,共8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10&ZD117)
关键词 清华简 介词 Tsinghua(清华) Bamboo Slips Preposition Yu(于) Yu( 於)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曹广顺、遇笑容,2000.从语言角度看某些早期译经的翻译年代问题——以《旧杂譬喻经》为例,《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三辑),巴蜀书社.
  • 2姜广辉,2009."清华简"鉴定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再谈对《保训》篇的疑问,《光明日报》6月8日.
  • 3江蓝生1987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年代,《中国语文》第4期.
  • 4梅祖麟.1984.从语言史看几本元杂剧宾白的写作时期,载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编《语言学论丛》第十三辑,125-13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
  • 5钱宗武、汤莉莉,2006.论今文《尚书》介词格的层级性,《中国语言学报》(12),商务印书馆.
  • 6徐红梅.六朝时期的“於”、“于”用法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5(2):78-82. 被引量:1
  • 7杨伯峻1956从汉语史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新建设》7月号.
  • 8赵平安.《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4):29-33. 被引量:21
  • 9朱歧祥,2014.由“于、於”用字评估清华简(贰)(系年)——兼谈“某之某”的用法,《古文字研究》第30辑,中华书局.
  • 10朱晓海,2012.论清华简所谓《系年》的书籍性质,《中正汉学研究》第2期.

二级参考文献15

  • 1蔡镜浩.魏晋南北朝口语材料与汉语辞书[J].辞书研究,1988(2):56-61. 被引量:1
  • 2李学勤.《初识清华简》,《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日.
  • 3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版.
  • 4宋衷注、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 5林法.《读包山楚简札记七则》,见《林法学术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9页.
  • 6尹弘兵.《楚国都城与核心区研究》第三章《丹淅说与枝江说的对比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 7方稚松.《殷墟甲骨文五种记事刻辞研究》“相关材料列表”,北京.线装书局,2010年.
  • 8吴镇烽编纂.《金文人名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67页.
  • 9高崇文.《从夏商时期江汉两大文化因素的源流谈楚文化的起源》,见《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三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 10蒲百瑞.《试析(左传)中的楚(祷杌)资料》,见《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六辑,陈春译,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55-462页.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6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