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胡适语言变革理论再思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五四"时期胡适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和发起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语言变革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语言观和文学观的局限,他对这场变革的理由并未给出正确的解释。事实上,文言遭到废黜并非它不适宜于诗歌,而恰恰因为它有过分诗化之弊;文言的简略、含糊使它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教育之用;诗歌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必须作出牺牲。胡适以"死"与"活"作为废文言兴白话的理由,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必须从社会整体需要出发才能真正找到语言变革的理由。
作者 张卫中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1,共6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的文学语言建设研究"(项目号:11BZW117)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陈独秀致胡适》,《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华书局,1979年,第5页.
  • 2鲁迅:《人生识字胡涂始》,《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09页.
  • 3蔡元培.《国文之将来》[A]..《蔡元培全集》3卷[C].,.358页.
  • 4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第84-85页.
  • 5易峻.《评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学衡》第79期,1933年7月.
  • 6周作人.《死文学与活文学》[N].《大公报》,1927年4月15日.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