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千里送京娘”故事的演变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千里送京娘"是一个流传甚久的民间故事,在多种艺术样式中皆有呈现。最初该故事的载体应为民间说唱曲艺,后由冯梦龙整理成为话本小说,收录于《警世通言》中;在此之前,民间小戏已将它搬演至舞台上;后来该题材被传奇《风云会》所吸收,使其演绎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民间小戏的故事路径仍在多个剧种中呈演;今日昆剧舞台上的"送京"故事,乃是吸收民间小戏表现故事之长、文人剧作家对故事审美品位的提升努力和演员长期舞台实践打磨之成果,改编后以经典折子戏的艺术高度流传下来。考察支配"送京"故事演变路径的历史文化动机和美学理念可知,主要呈现男女主人公情感互动的叙事方式,由于其丰富的人性内涵和人情气味,使民间小戏相较于人物形象单薄的文人传奇而言,具有更为持久的生命力,更受民众的欢迎。
作者 马健羚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2,共17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清]李玉《永团圆》,见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04—306页.
  • 2[明]沈德符撰、杨万里校点《万历野获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46页.
  • 3董上德《叙事的互文性》,《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8—79页.
  • 4[明]冯梦龙编,严敦易校注《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316页.
  • 5谭帆.稗戏相异论——古典小说戏曲“叙事性”与“通俗性”辨析[J].文学遗产,2006(4):114-123. 被引量:25
  • 6[清]李玉《风云会》,见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90—668页.
  • 7《风云会》,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清代《环翠山房十五种曲》抄本所收本,见《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二函.
  • 8《风云会·送京》,见[清]钱德苍编选、汪协如点校《缀白裘》三集卷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8—143页.
  • 9《送京(串关)》,见中国国家图书馆编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异平署档案集成》第八八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1549—51566页.
  • 10《风云会·送京》,见中国昆曲博物馆编《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四十六册.

二级参考文献20

  • 1谭帆.“演义”考[J].文学遗产,2002(2):101-112. 被引量:24
  • 2徐复祚.《曲论》[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第240页.
  • 3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M].,..
  • 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M].,..
  • 5别士.《小说原理》[J].绣像小说,1903.
  • 6吴梅.《中乐寻源·叙》,见《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 7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 8郑文宝.《南唐近事自序》,四库全书本.
  • 9林瀚.《批点隋唐两朝志传序》.
  • 10黄人.《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略论·文学华丽期》,东吴大学堂讲义,国学扶轮社(上海)1906年版.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