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在路上》的美国“垮掉的一代”社会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路上》是由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与1957 年创作的小说,该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质,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基础,辅以文学艺术加工形成的,《在路上》被视为描述美国“垮掉的一代”经典作品.从《在路上》这一作品也可以看出当时期美国的社会文化特色,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美国年轻人,很多都十分消极,逃避社会,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本文通过对《在路上》这一作品进行鉴赏,探讨美国“垮掉的一代”背后的社会文化形态.
作者
周迪
机构地区
贵州省毕节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俪人(教师)》
2015年第16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在路上》
美国
垮掉的一代
社会文化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肖明翰.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64-69.
被引量:27
2
李岩.
试析“垮掉一代”的精神困境——以《在路上》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2):89-92.
被引量:5
3
司梦云,章玉龙.
用解构主义解读克鲁亚克的《在路上》[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92-9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1958年西格尼(Signet Book)版《在路上》.
2
Holmes, John C. "The Philosophy of the Beat Generation"[C]//Donaldson, ed. "On the Road: Text and Criticism.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第369页.
3
Miller, Henry. "Preface" to The Subterraneans, by Jack Kerouac. New York: Grove Press, 1958.
4
Kerouac, Jack. On the Road[C]//Donaldson,ed. On the Road: Text and Criticis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1- 310.
5
Kerouac, Jack. "The Origins of the Beat Generation"[C]//Donaldson,ed. On the Road: Text and Criticis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357-367.
6
Holmes, John C. "The Philosophy of the Beat Generation"[C]//Donaldson, ed. On the Road: Text and Criticis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368-379.
7
Kerouac, Jack. "Essentials of Spontaneous Prose"[C]//Donaldson, ed. On the Road: Text and Criticis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531-533.
8
[美]克鲁亚克.在路上[M].文楚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
9
迪克斯坦;方晓光.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72.
10
杰克·凯利亚克;王永年.在路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29
1
谢志超.
反叛·回归:克鲁亚克小说的禅宗思想探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2):92-96.
被引量:1
2
刘春芳.
革命的第二天——《大瑟尔》中精神反叛的悖论[J]
.外国文学评论,2011(4):87-98.
被引量:2
3
向琳.
劳伦斯·费林格蒂与垮掉派运动——兼论垮掉派运动的文化意义[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1):98-100.
被引量:1
4
吴琳娜.
“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反叛与社会建构身体观[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11-314.
被引量:5
5
韩玲玲.
凯鲁亚克式人生哲学及其作品《在路上》解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2):45-46.
6
代俐.
我国青少年体育旅行新风尚解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4(1):118-120.
被引量:2
7
陆霞.
禅,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禅意解读[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68-70.
8
叶知民.
看凯鲁亚克《在路上》“孤独地上路”[J]
.芒种,2014(6):83-84.
9
徐飞.
评《在路上》中垮掉一代的求索历程[J]
.文学教育,2014(9):24-26.
被引量:3
10
李岩,刘卓.
于《在路上》见马尔库塞的激进美学[J]
.芒种,2014,0(11):69-70.
1
杨梅.
扭曲的美国梦——从盖茨比和黛西的畸恋谈起[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0):55-56.
2
梁俊花.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战后美国年轻人的语言模式(英文)[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S2):14-15.
3
单英.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直译”与“意译”之争[J]
.商,2015,0(9):113-113.
被引量:1
4
徐迅雷.
粗话可能是抒情诗[J]
.廉政瞭望,2013(24):69-69.
5
李凉爽.
从“艳遇”情节看唐宋传奇的差异[J]
.青年文学家,2013,0(29):17-18.
6
傅波,钟长山.
浅谈《红楼梦》的政治倾向[J]
.理论界,2004(5):269-269.
被引量:3
7
彭真平.
抵达心灵的捷径[J]
.可乐,2007(7):32-32.
8
伯琏.
一位备受争议的美国作家[J]
.上海百货,2010(1):29-29.
9
莫小米.
感谢受惠者[J]
.人民文摘,2009(10):9-9.
10
周家玉.
试论冰心、舒婷、翟永明诗歌中的母亲形象及其文化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318-319.
被引量:1
俪人(教师)
2015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