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新黑地珠蚧不同危害程度田块的虫口密度与667 m^2产量的关系调查和回归分析表明,虫口密度与667m^2产量显著相关。相关方程y(667 m^2产量)=533.461 9-0.1071x(虫口密度),r=0.982 7,由回归方程,得出该虫发生轻、偏轻、中度、偏重和重发生5种发生程度的虫口密度分别为250、500、750、1000头/m^2和1500/m^2。
作者
刘艾英
刘万锋
张焕玲
张梅萍
陈玉环
机构地区
陕西省渭南市植保植检站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3,共3页
China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新黑地珠蚧
花生
虫口密度
发生程度
分级标准
分类号
S431.1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绍伟,李军华,任丽,赵国建,李传强,王建文.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危害与防治[J]
.植物保护,2001,27(2):18-19.
被引量:4
2
付东,任英,杨宽林,田雪梅,郭兰云,刘风学.
花生新黑地珠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植物检疫,2006,20(6):350-351.
被引量:4
3
刘冰,马骥,王建文,李绍伟.
花生新黑地珠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4):88-8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常智军,何国良,邹凤萍,赵宝.
花生田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4):8-11.
被引量:4
2
杨集昆.珠蚧科的研究(同翅目:蚧总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7,(10):35-48.
共引文献
5
1
武三安.
花生新珠蚧的学名考证(半翅目:蚧总科:珠蚧科)[J]
.Entomotaxonomia,2007,29(3):199-204.
被引量:2
2
马铁山.
花生新珠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J]
.植物保护,2009,35(3):60-62.
被引量:2
3
刘艾英,严攀,张焕玲,张梅萍,王铁锋.
花生新黑地珠蚧生物学特性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5,61(5):38-41.
被引量:1
4
李绍建,王娜,崔小伟,高蒙,桑素玲,范腕腕,王振宇.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为害及其系统发育[J]
.植物保护,2019,45(5):237-241.
5
尚鸿雁.
花生新黑地蛛蚧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植物医生,2020,33(2):76-78.
1
张瑞军.
花生新黑地珠蚧防治[J]
.河南科技(乡村版),2003(05X):20-20.
被引量:1
2
付东,任英,杨宽林,田雪梅,郭兰云,刘风学.
花生新黑地珠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植物检疫,2006,20(6):350-351.
被引量:4
3
李爱花,韩明宝,曹继兰.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4):19-19.
被引量:2
4
刘振江,李会群,刘社军.
花生新黑地珠蚧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06(4):51-51.
5
刘风学,郭兰云.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1):39-41.
被引量:1
6
李俊秀,任应党,马骥.
花生新黑地珠蚧药剂防治试验[J]
.现代农药,2008,7(1):46-46.
7
张丽珍.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与防治[J]
.河北农业,2012(6):50-51.
8
刘冰,马骥,王建文,李绍伟.
花生新黑地珠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4):88-89.
被引量:3
9
仲伟霞.
花生新黑地珠蚧的发生与防治[J]
.河南农业,2005(8):31-31.
被引量:2
10
靳海舟,贺富军.
新黑地珠蚧的发生与防治[J]
.河南农业,2007(19):16-16.
被引量:1
中国植保导刊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