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任碧莲在《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对多元文化语境中少数族裔身份的思考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任碧莲是继汤婷婷和谭恩美之后最出色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她反对文学作品中对华裔形象的刻板设定,她在作品中侧重探讨了多元文化社会中少数族裔身份的定位和转变,提倡美国"色拉碗"式的文化观点。任碧莲在小说《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刻画了莫娜一家人的文化身份的求索,她认为个人文化身份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变流动的。
作者
高丽娜
杨亚丽
机构地区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哈尔滨石油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5期75-76,共2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12015)“美国华裔女性成长小说研究”
关键词
多元文化
色拉碗
身份流变
华裔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1
付洁.
试论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追寻——以《典型的美国人》《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2):97-99.
被引量:1
2
刘雪青,马瑜.
试析伍慧明小说《望岩》中杰克的伦理困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8):48-50.
被引量:1
3
姜奥育,杨晓辉.
语言·身份:论《中间的孩子们》中在日华人的伦理选择[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33(3):139-14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赵莺.
两代华人伦理身份意识的转变及华人伦理身份观念的多元化——以《望岩》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4,44(3):72-77.
1
魏克.
智者的色拉[J]
.杂文选刊,2011,0(3):33-33.
2
尔冬.
关于一座城市的回忆[J]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14(6):23-23.
3
苏翠英.
“色拉碗”vs“大熔炉”——试析《谁是爱尔兰人》中的文化观[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6):136-137.
被引量:1
4
杨敬伟.
记忆过去赋予现在力量——读伍慧明小说《骨》有感[J]
.作家,2010(16):43-44.
5
林溪.
大梦谁先觉(外二首)[J]
.诗刊,2013(20):70-72.
6
严言.
上海色拉[J]
.食品与生活,2008(2):4-4.
7
李国正.
自由精神的文学思考——解读任碧莲小说《莫娜在希望之乡》[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149-151.
被引量:4
8
于秀晶.
《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华人的身份流变[J]
.长江丛刊,2016,0(33):1-1.
9
付洁.
试论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追寻——以《典型的美国人》《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2):97-99.
被引量:1
10
丁夏林.
小城镇,大世界——任碧莲新作《世界与小镇》评述[J]
.外国文学动态,2011(6):14-15.
被引量:1
芒种(下半月)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