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歌舞女郎、性别政治与中产想象:论葛兰的银幕/明星形象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葛兰是香港战后最重要的女明星之一,本文梳理葛兰明星地位的形成,结合战后香港歌唱/歌舞片的发展,重点分析葛兰的银幕形象及其在公共话语中的形象,并从性别政治的角度切入,以葛兰饰演的无性的、诱惑性的及中产阶级的女性角色为例,探讨不同意识形态对其明星形象的塑造,力图勾勒出战后香港电影文化的发展轨迹。
作者 苏涛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43,共7页 Film Art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 批准号:11XNQ02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1

  • 1慰葛兰:电懋像个大家庭》.朱顺慈访问、胡淑茵整理.黄爱玲编.国泰故事.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9.248-255.
  • 2影风.1956.(3):7.
  • 3罗卡.传统阴影下的左右分家一一对"永华"、"亚洲"的一些观察及其他.香港电影的中国脉络.香港:市政局,1990.10-14.
  • 4钟宝贤.星马实业家和他的电影梦:陆运涛及国际电影懋业公司.国泰故事.35.
  • 5银髯.中国影坛瑰宝--葛兰.国际电影,1961.(64):28.
  • 6葛兰专栏.影风,1953,(1):27.
  • 7秋山.葛兰说给你们拍张相片.国际电影,1956,(13):24.
  • 8银笛.葛兰被称为全能艺术家.国际电影,1961,(66):35.
  • 9葛兰.扶桑行脚.国际电影,1959(44):21-23.
  • 10《葛兰从欧洲到美洲》.国际电影,1962,(77):24-27.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