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观念的博弈——林庚《中国文学史》之批评与反思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是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编撰的教材,其独特的撰述风格及学术观点,在当时和随后的接受与批评中,分歧颇多。以朱自清和王瑶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林著过度注重"诗"的感悟,"史"的价值减色很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林著遭到大规模的批判,但政治因素居多,与学术关系甚微。海外学者对林著的批评,亦颇见分歧:梁容若等秉持"全然于胸"的文学史整体观,强调通史应记录文学史识,反对林著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阐发新式文学史观。陈国球等则充分肯定林著独特的书写风貌,认为其彰显的"诗性逻辑"往往开示出文学艺术的精微之处。本世纪以降,林著再次受到当代学者集体性关注,这昭示着文学史书写审美意识的重申和诗性精神的回归。
作者 胡霖 胡旭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7-63,共7页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28

  • 1陈福康.《<汉文学史纲要>书名应改》.《民国文坛探隐》.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232-233页.
  • 2朱文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书名琐议》.《河北日报》,2003年7月26日.
  • 3吕福堂.《<汉文学史纲要>手稿本油印本及命名由来》.《鲁迅著作版本丛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第84页.
  • 4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许总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7-39页.
  • 5戴燕.《文学史的权利》(第一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 6黎锦熙.《<国语文学史>代序》.《胡适文集》(第8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页.
  • 7骆玉明.《前言》.《汉文学史纲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页.
  • 8谢朝枢.《断竹·续竹·飞土·逐去-陈世骧教授谈-诗经·海外·楚辞·台港文学》[J].明报月刊,(1971):28-28.
  • 9杨铭塗.译本《中国的抒情传统》[J].纯文学,1972,10:4-9.
  • 10杨铭塗译本《中国的抒情传统》,收入《陈世骧文存》(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版),第31-37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