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素“性”性质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语素"性"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基本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性"应归为后缀。第二,认为"性"应归为词根。第三,认为"性"应归为类词缀。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将其归为类词缀最为合适。本文在分析了前三种学说的不足后,认为应把"性"看作是结合面较广的词根更符合汉语本身的特点。
作者
任冰蕊
机构地区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7期138-139,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语素“性”
词根
词缀
类词缀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吕叔湘,李荣,许嘉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2页.
2
杨锡彭,《关于词根与词缀的思考》,汉语学习,2004年,第4期.
3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139页.
4
沈光浩.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界定标准与范围[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109-113.
被引量:36
5
朱宏一.
汉语词缀的定义、范围、特点和识别——兼析《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的词缀问题[J]
.语文研究,2004(4):32-37.
被引量:14
6
董秀芳.
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
.汉语学习,2005(6):13-19.
被引量:96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沈孟璎.
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93-99.
被引量:78
2
石毓智.
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
.语言研究,1996,16(2):2-13.
被引量:87
3
沈孟璎.
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5-41.
被引量:76
4
杨荣祥.
副词词尾源流考察[J]
.语言研究,2002,22(3):66-72.
被引量:25
5
王洪君,富丽.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
.语言科学,2005,4(5):3-17.
被引量:150
6
石毓智 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
.《赵元任全集》第1卷1980年初版1982年修订版[M].商务印书馆,2002年..
8
.《现代汉语词典》“词尾”条的释义[M].,..
9
.《朱德熙文集》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99年..
10
赵之任 1968年著 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2001年重印..
共引文献
137
1
姚昭璞.
从新词语“XY杀”看类后缀“杀”的形成及成因——兼论网络时代汉语动源类后缀的衍变空间[J]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9,0(1):55-65.
2
陈鑫.
新兴指人类词缀语法化中的主观化[J]
.新课程导学,2020(25):25-27.
被引量:1
3
阿的尔各,李国宏.
汉语类词缀“感”的语义拓展研究[J]
.汉字文化,2024(1):123-128.
4
李欣然.
中卫方言“子”尾词[J]
.汉字文化,2022(2):22-24.
5
杨怀文.
“但凡是”与“大凡是”共时差异探源[J]
.大连大学学报,2022,43(1):34-38.
6
王亚敏,黄晓光.
“死X”结构中“死”的语法化[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77-86.
7
李劲荣.
ABB式形容词的构成方式[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87-91.
被引量:6
8
尹睿,王莹.
论现代汉语新兴结构“X帝”[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134-136.
被引量:2
9
雷冬,平李,要珍.
词族“X棍”探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18-24.
10
毛帅梅,罗晓语.
现代汉语副词性语素论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3):121-127.
1
彭茹.
“X有的是Y”句式中“X”和“Y”的句法结构和语法性质研究[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98-101.
被引量:1
2
随利芳.
语法标记“说”和“道”[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4):19-22.
被引量:14
3
胡志明.
汉字性质研究的历史回顾[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5):87-90.
4
王德寿.
关于汉字性质研究的一些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10-115.
被引量:3
5
韦茂繁.
五色话性质研究[J]
.民族语文,2006(3):14-20.
被引量:7
6
董莲池.
先秦汉语几种形式下的“而”字语法性质研究[J]
.中文自学指导,2009(1):21-24.
7
田宇贺.
基于原型范畴的现代汉语指示代词的性质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4):121-125.
8
苏瑞.
试论当前汉字性质研究中的误区[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8(2):44-47.
被引量:4
9
王佳琳.
汉语颜色词的分类及语法性质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91-92.
被引量:3
10
陆招英.
《切韵》系韵书歌戈韵分合性质研究——歌戈韵在韵书中的反切比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3-86.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