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诗的现代意义何在?——雪莱《为诗辩护》在中国(1905—1937)的反响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论文以雪莱《为诗辩护》的译介为关注点,兼顾与其具有紧密联系的英国诗人皮科克及其作品《诗的四个时代》的译介,通过梳理1905—1937年间的史料,发掘出鲁迅、郭沫若、于赓虞、梁实秋、伍蠡甫等人对于雪莱及皮科克诗学理论的不同的选择、译介与吸收,从中折射出与中国新诗理论的发展以及文艺与科学之关系变迁等议题。
作者
张静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135,共1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为诗辩护》
《诗的四个时代》
雪莱
皮科克
翻译文学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1
[美]哈罗德·布鲁姆.《影口向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徐文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2
Albert S. Cook, ed. Shelley. A Defense of Poctry,Boston. Ginn, 1891.
3
[英]玛里琳·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反动派.1760年-1830年英国文学及其背景》,黄梅,陆建德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5,195页.
4
[英]雪莱.《为诗辩护》,缪灵珠译,见《英国十九世纪诗人论诗》,第15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
A.C. Bradley, Oxford Lectures on Poetry, Charlottesville. Lincoln-Rembrandt Publisher, 1986, p.151.
6
[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版,第47,52,58,52页.
7
[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75页,第184页,第185页.第14页,第171页,第172页,第9页,第11页,第197页,第5页.
8
[英]雪莱.《原序》.见于《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邵洵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页.
9
朱光潜.《编辑后记》,《文学杂志》1937年第1卷第1期.
10
解志熙.
视野·文献·问题·方法——关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一点感想[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4-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刘再复.
论新时期文学主潮——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内容提要)[J]
.文学评论,1986(6):14-15.
被引量:22
2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9
3
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J]
.文学评论,1984(3):24-40.
被引量:50
4
俞建章.
论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潮流——对三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
.文学评论,1981(1):22-33.
被引量:20
5
朱光潜.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
.文艺研究,1979(3):39-42.
被引量:156
6
冯至.
略论欧洲资产阶级文学里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4(1):17-27.
被引量:4
7
何西来.
对于当前我国文艺理论发展态势的几点认识[J]
.文艺争鸣,1986(4):4-14.
被引量:6
8
周恩来.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J]
.电影艺术,1979(1):1-14.
被引量:21
9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Z].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10
朱自清.诗言志辨·序[A]..朱自清全集:第6卷[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69
1
解志熙.
现代诗论辑考小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6):201-219.
被引量:7
2
王元中.
现代新诗的白话选择及其引发的问题[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19-23.
3
周龙田.
秩序之外——也论沈尹默的新诗创作[J]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1-7.
4
王泽龙.
“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蕴与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7(5):171-180.
被引量:27
5
谭桂林.
论现代中国神秘主义诗学[J]
.文学评论,2008(1):22-29.
被引量:7
6
高玉.
重建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22-28.
被引量:1
7
陈均.
早期新诗中的“自然”论与新旧诗之争[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53-60.
被引量:1
8
李西建.
多元知识构型与批评范式的创造——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学取向及其启示[J]
.文学评论,2009(3):53-57.
被引量:4
9
汤凌云.
中国现代诗学之道家文化底蕴[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102-108.
被引量:1
10
李红波.
游移越界与知识重构——文艺学知识危机论争述评[J]
.当代文坛,2009(5):55-58.
同被引文献
4
1
郑朝宗.
再论文艺批评的一种方法——读《谈艺录》(补订本)[J]
.文学评论,1986(3):99-111.
被引量:8
2
晓丹,赵仲.
文学批评:在新的挑战面前——记厦门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J]
.文学评论,1985(4):46-51.
被引量:14
3
何开四.
厦门大学开课讲授《管锥编》[J]
.中国比较文学,1985(1):365-368.
被引量:1
4
韩晗.
刘再复 漂泊的思想者[J]
.中华儿女,2012(12):46-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黎兰.
“文艺批评科学化”的践行与推行——郑朝宗文学批评之路述评[J]
.厦大中文学报,2021(1):5-23.
1
李时学.
为戏剧“原罪”辩护[J]
.四川戏剧,2006(2):12-13.
2
张晓鹏.
锡德尼的诗人观——读锡德尼《为诗辩护》有感[J]
.高校社科动态,2009(1):44-48.
被引量:1
3
宋咏梅,武少霞.
简析锡德尼的《为诗辩护》[J]
.长城,2012(10):107-108.
4
包明德.
徜徉变幻 执著永恒[J]
.诗刊,2008(23):1-1.
5
黄雁.
锡德尼《为诗辩护》之诗的创造与德行[J]
.考试周刊,2009(41):25-26.
6
杨国兰.
浅析雪莱《为诗辩护》中爱的真谛[J]
.芒种,2012(17):67-68.
被引量:1
7
李橡楠.
诗的创造与德行——读锡德尼《为诗辩护》[J]
.青年文学家,2011,0(3X):11-11.
8
沈楠.
浅谈雪莱的《为诗辩护》[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2):28-30.
被引量:3
9
沈楠.
为诗辩护——浅谈诗学史上的三次论辩[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59-61.
被引量:1
10
张晓东.
论诗的目的与功用——西德尼《为诗辩护》的诗学思想[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1):48-4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