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安徽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安徽省在取得工业化和城市化辉煌成就的同时,巢湖蓝藻、淮河水污染及雾霾天气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笔者计算了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利用相关指标对安徽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
作者
王荣森
吴涛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第4期40-42,共3页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安徽省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承载力
河水污染
城市化
工业化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6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刘某承,李文华,谢高地.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产量因子测算[J]
.生态学杂志,2010,29(3):592-597.
被引量:236
2
赵先贵,韦良焕,马彩虹,王婧.
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动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1-5.
被引量:53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刘宇辉,彭希哲.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生态学报,2004,24(10):2257-2262.
被引量:224
2
赵慧霞,姜鲁光.
济南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J]
.生态学杂志,2004,23(6):178-181.
被引量:29
3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郑度.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J]
.资源科学,2001,23(6):20-23.
被引量:158
4
赵先贵,肖玲,兰叶霞,王书转,马彩虹.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4):746-753.
被引量:127
5
元相虎,李华,陈彬.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38-42.
被引量:44
6
孔义燊.
水泥厂湿磨干烧热经济分析[J]
.水泥.石灰,1995(1):3-10.
被引量:3
7
陈敏,张丽君,王如松,怀保光.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
.资源科学,2005,27(6):132-139.
被引量:165
8
蒋依依,王仰麟,张源.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18-1424.
被引量:26
9
刘勇洪,牛铮,徐永明,王长耀,李贵才.
基于MODIS数据设计的中国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与应用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5):99-104.
被引量:51
10
谢高地,曹淑艳.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生态系统评估工具的潜力[J]
.资源科学,2006,28(4):8-8.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86
1
王涛,庄丹园,卢楠楠,梁晓文,邵田田.
基于生态足迹的省域生态安全及影响因素研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100-115.
2
王业宁,王豪伟.
近20年内蒙古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S01):218-224.
被引量:12
3
李鹏辉,徐丽萍,刘笑,吴品儒.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天山北麓绿洲生态安全评价[J]
.干旱区研究,2020(5):1337-1345.
被引量:19
4
洪名勇,全文选.
基于NPP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120-124.
被引量:10
5
姬艳梅,王小文,梁宝翠,洪雷.
陕北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271-274.
被引量:10
6
张静,鲁春霞,谢高地,陈文辉,胡绪千.
北京城市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研究[J]
.资源科学,2015,37(6):1133-1140.
被引量:12
7
李泽红,董锁成,汤尚颖,李斌.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石嘴山市生态经济可持续性评价[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41-45.
被引量:9
8
骆文辉,赵清,徐为洲,梅景.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17-18.
被引量:2
9
石培基,胡科,祝璇.
基于生态占用模型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369-373.
被引量:2
10
张晶,刘耀林,陈新明.
基于生态足迹的浙江省生态安全动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185-190.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32
1
地球生命力报告2008[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3):45-50.
被引量:2
2
赵先贵,肖玲,马彩虹,韦良焕,高利峰.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202-1207.
被引量:93
3
陈涛,徐瑶.
基于GIS和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J]
.遥感信息,2006,28(3):73-76.
被引量:11
4
张芳怡,濮励杰,张健.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4):653-660.
被引量:157
5
刘世斌.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33-45.
6
赵先贵,马彩虹,高利峰,韦良焕.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不同尺度区域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135-138.
被引量:86
7
Rees W E. Eco-footprint analysis: merits and brickbats [ J ]. 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2 (3) : 371 - 374.
8
WWF.Chinaecologicalfootprintreport2012[J].世界环境,2012,(9):52-57.
9
WWF.LivingPlanet2004[EB/OL].http://assetspandaorg/downloads/living_planet_reportpdf,2005-03-18.
10
国家统计局2011年分省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qttjgb/qgqttjgb/201208/t20120816_30647.html,2012-08-16.
引证文献
4
1
王荣森,王燕玲.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4):66-69.
被引量:3
2
汪欣.
安徽省2012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2015,29(5):84-87.
被引量:3
3
张洒洒,李霞,樊荣荣,陈财,余俞寒.
滁州市耕地承载定量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224-227.
4
韩韦笑,赵俊三,王淼.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禄丰县可持续发展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667-16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余华,叶青,张晓灿.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泉州市县域生态承载力评价[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12(2):30-37.
被引量:6
2
郑娟尔,周伟,袁国华.
安徽省土地承载力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5):37-46.
被引量:1
3
张娜,牛翠萍.
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6):11-18.
被引量:2
4
淳阳,朱晚秋,潘洪义,周介铭.
重心转移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2):306-317.
被引量:21
5
杨强.
生态足迹视角下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6):116-121.
被引量:7
6
王国重,李中原,程焕玲,张继宇,杨柳,刘占欣.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邕河流域生态状况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2):45-48.
7
高乐红,董洪光,耿家营,雷思友.
安徽省生态足迹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33-39.
被引量:1
1
刘梅富.
监督成效,在持续中增大[J]
.人民政坛,2007(6):26-27.
2
社会经纬[J]
.人民论坛,2007(17):7-7.
3
黄团元.
转型创新是改善民生拉动内需的关键[J]
.学习月刊,2012(3):1-1.
4
余建寅.
运用生态净化沼气技术治理温瑞塘河水污染[J]
.中国沼气,2007,25(3):36-37.
被引量:1
5
徐朝钦.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淮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J]
.经济经纬,2000,17(6):58-61.
6
周静静.
太湖蓝藻是天灾也是人祸[J]
.今日国土,2007(6):10-11.
7
姜妮.
蓝藻围攻拷问苏南模式[J]
.环境经济,2007(8):21-23.
8
“怪圈”不破环保难为[J]
.经理人内参,2007(15):16-17.
9
朱丽萍.
太湖蓝藻拷问中国生态安全[J]
.新高考(语文学习),2008(5):23-26.
10
舒圣祥.
“蓝藻常态”背后是“卸责常态”[J]
.江淮法治,2008(10):18-18.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