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格的分裂与扭曲——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解读《夜色温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温柔》深刻体现了"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时代脉搏。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罗丝玛丽、迪克、尼科尔分别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结合小说文本,详细解读三个主要人物与三重人格理论的对应关系,深刻体会菲茨杰拉德的巧妙构思,感悟《夜色温柔》的深刻意义。
作者
黄婷婷
机构地区
贵州师范学院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33-35,共3页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夜色温柔》
弗洛伊德
三重人格理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陈媛媛.
道德与欲望的心理投射——对《夜色温柔》中迪克的心理解读[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64-67.
被引量:2
2
夏霖.
尼柯尔的意识密码——《夜色温柔》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4):91-93.
被引量:3
3
Freud, Sigmund. The Complete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 M ] .New York: Norton, 196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夏霖.
迷茫的夜色——《夜色温柔》的视角运用分析[J]
.电影文学,2008(23):160-161.
被引量:2
2
胡天赋.
《夜色温柔》在美国的批评接受[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3):72-75.
被引量:9
3
姜礼福,石云龙.
《夜色温柔》:空间形式的解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6):24-28.
被引量:7
4
王广,李磊.
无望的救赎——《夜色温柔》主人公悲剧的解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4):113-114.
被引量:2
5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
6
唐建清译.《夜色温柔》.
7
Antolin,Pascale.F.S.Fitzgerald' s Lists as lexical Playfields in Tender is the Night[A].Asssdi,Jamal.ed.with William Freeman.A Distant Drummer:Foreign Perspectives on F.Scott Fitzgerald[C].New York:Peter Lang,2007.
8
Bryer,Jackson R.,ed.F.Scott Fitzgerald:The Critical Reception[Z].New fork:BurtFranklin,1978.
9
王国英,何江胜.
论《夜色温柔》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104-106.
被引量:2
10
王静,石云龙.
跨越不去的阶级鸿沟——评《夜色温柔》中人物堕落的阶级根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219-22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
1
郑珊.
解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
.安顺学院学报,2011,13(1):8-9.
被引量:3
2
程旭.
《夜色温柔》语言隐喻在英美文学中的变化[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11X):69-70.
3
顾小泉.
英美文学中语言的隐喻手法与功能[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20):54-55.
1
雷冬雪.
论象征主义手法在《夜色温柔》中的运用[J]
.电影评介,2009(3):103-104.
被引量:3
2
《夜色温柔》[J]
.电影,2003(6):62-62.
3
黄志梅.
解读《黑天鹅》中妮娜的三重人格[J]
.电影文学,2013(6):103-104.
被引量:4
4
陈才忆.
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8):55-58.
被引量:5
5
杨涛.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浅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119-119.
被引量:2
6
绯闻是在哪儿传出来的?[J]
.大众电影,2014(12):106-108.
7
孟萌萌.
从弗洛伊德看《肖申克的救赎》[J]
.青年文学家,2016,0(3X):91-91.
8
邓英.
“恋母情结”下的人格分裂——分析《永不瞑目》悲剧产生的必然性[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1):61-63.
被引量:1
9
许亚清.
谈古筝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北方音乐,2010,30(6):77-77.
被引量:1
10
吴跃聪.
谈二胡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0):22-23.
被引量: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