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信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的普及、微信、微博的兴起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应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加大监管和投入,发挥微信优势等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作者
高宇璇
王益锋
机构地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48,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互联网时代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4JD710049
关键词
微信
互联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平台
建设
分类号
B03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郭擎擎.
网络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6):177-179.
被引量:11
2
程文忠.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对策[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2):108-111.
被引量:17
3
刘音,吴玲.
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12(1):84-86.
被引量:12
4
熊龙雨:“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5
顾洪英.
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
.求实,2009(9):80-82.
被引量:13
6
赵艳:"3G手机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何林.
网络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5-66.
被引量:4
2
[英]威尔·赫顿,安东尼·吉登斯.在边缘:全球资本主义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2003.
3
[美]塞缪尔·P·亨廷顿 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4
[美]安妮·利尔(AnneC.Leer)著,岳云霞等.网络的未来[M]中信出版社,2002.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
6
杨立英;曾盛聪.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6.
7
邱均平,陈远,邹晶.
论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
.山东社会科学,2008(5):25-31.
被引量:10
8
李瑞,高菲.
手机媒介文化综述[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4):108-109.
被引量:3
9
孙慧英.
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J]
.兰州学刊,2008(11):172-175.
被引量:6
10
周成龙.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6):37-3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4
1
牛媛媛.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对策研究[J]
.传媒论坛,2022,5(4):97-100.
2
聂仁东.
手机文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创新网络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J]
.山东青年,2019,0(10):71-72.
3
唐日梅,杨哲,李凯.
试论手机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96-199.
被引量:2
4
郑洁,刘超.
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综述[J]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9):42-45.
被引量:4
5
郑洁.
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综述[J]
.新疆社科论坛,2010(5):74-77.
被引量:4
6
王蓉,郑直.
浅谈网络舆论建设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5):793-794.
被引量:1
7
詹卫武.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及对策[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4):336-337.
8
裴秋芬,王孝华.
高校视角下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场域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80-81.
9
鲍俊杰.
手机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6):11-12.
被引量:12
10
马斌,马潇萌,朱记伟.
手机过度使用危害及影响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实证[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0):184-185.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30
1
林岳新,魏传英.
新媒体信息异化与青少年价值观异常行为[J]
.伤害医学(电子版),2013,2(2):12-17.
被引量:3
2
郭嘤蔚.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7(1):60-63.
被引量:7
3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43页.
5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62页.
6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页.
7
黄云鹤.《“微时代”的舆论生态与壮大主流声音》,长春.《北方传媒研究》,2014年第3期.
8
刘丹丹,孙瑞英.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原因探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09(3):2-4.
被引量:11
9
陈彦珍,左伟青.
信息异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85-186.
被引量:9
10
贾向桐.
论信息异化的技术根源与调控[J]
.信息系统工程,2010,23(2):93-9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张筱荣.
微时代信息异化理论审思[J]
.广东社会科学,2016(2):60-65.
被引量:5
2
李玲玉.
社交APP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J]
.山西青年,2017,0(9):126-126.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左殿升,邵珠建.
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2(6):16-20.
被引量:1
2
夏一雪,兰月新,赵玉敏.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控制模型研究[J]
.现代情报,2018,38(2):3-11.
被引量:17
3
周柏春,江雪薇.
“微”时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0(5):38-42.
4
陈思燕.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现状及养成[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2(4):58-63.
被引量:3
5
张渊,熊涛,孙鸣蕾,王茜.
自媒体环境中人的异化问题研究[J]
.明日风尚,2016,0(16):325-325.
1
王福民.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存在论逻辑[J]
.学术研究,2012(5):51-54.
被引量:1
2
尹瑜新,周岗.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真善美[J]
.政工研究文摘,2008(2):41-41.
3
王芳.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及其当代价值[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21-122.
4
王书华.
荆公新学的学术渊源[J]
.文史哲,2001(3):70-74.
被引量:3
5
杨菁.
浅谈运用心理学增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
.祖国,2017,0(1):102-102.
6
夏和生.
树立服务理念 促进宗教和谐 江苏省镇江市着力做好宗教界人士的引导服务工作[J]
.中国宗教,2012(12):56-57.
7
陈华荣.
如何在国有农场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J]
.现代企业文化,2012(30):48-48.
8
金淼.
高校教育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分析——以微信为例[J]
.科技经济导刊,2016(30):27-28.
被引量:2
9
唐玮.
漫谈孔子音乐教育思想[J]
.浙江教育科学,2009(3):62-63.
10
沈水荣.
新媒体新技术下的阅读新变革[J]
.出版参考,2011(17):15-16.
被引量:2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