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及其科学理解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突破在于康德以"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人为自然立法"的"主体论转向",把过去"主体归结到客体解释"转变到"客体归结于主体解释",形成了新的哲学坐标。这一转变经费希特到黑格尔,构成了德国哲学在近现代发展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德国传统包括了对这个转变的批判继承,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理论的新构造,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关涉此。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研究及其观点不是什么囿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而是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包含的"主体"这个出发点的需要和体现。但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已经超越了康德和黑格尔,即已经是"现实的个人"意义上的规定。正是基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和实现为"现实的个人"这个历史前提和出发点的提出,才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必须从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深入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论转向"的扬弃的梳理和把握。
作者 刘宗碧
出处 《观察与思考》 2015年第8期11-16,共6页 Observation and Ponde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邓晓芒:《康德哲学演讲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28-29页.
  • 2G·希尔贝尔、N·依耶:《西方哲学史》,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366-369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 5王锐生、薛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共引文献56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