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复调"是已被经典化的理论概念。严格地说,在将某篇作品是"复调"小说作为文章的主题论点时,我们都应该在巴赫金所界说的意义上使用"复调"概念。然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对"复调"概念的运用存在着泛化、滥用、误用的情况。一方面,人们对"复调"的理解过于宽泛,没有注意到巴赫金对"复调"概念层层深入的精细界定;另一方面,巴赫金在论说中的偶尔偏激和"越界"被中国的一些研究者附上了理解的重音。"复调"在国内研究者眼中,已经从一个对某种艺术形式进行命名的指称上升为一种价值判断,由此出现"复调崇拜"。其实,巴赫金所倡导的是复调、对话式的艺术创作态度,而独白形式的小说并不意味着作者的艺术态度也是独白的。重思想、轻形式的研究倾向,使"复调"这一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空间遭到了遮蔽。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35,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