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刑修九草案”中身份证件犯罪入刑探讨——以刑法谦抑性为视角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基于刑法谦抑性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追求,罪与罚的关系,应是其罪决定其罚,《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将购买以及使用各类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入罪,但因伪造行为的法益侵害性远重于购买及使用行为,为体现刑法的谦抑性及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在法益衡量基础上,在法定刑的设置及入罪条件的构建上,理应将伪造行为与购买、使用等行为有所区别,并将轻微违法只需通过其他社会规范进行调整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
出处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0-63,共4页 Journal of Gansu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7

  • 1张再林.“交往理性”与仁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43-48. 被引量:10
  • 2[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 3[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 4[德]伯恩·魏德士 丁小春 吴越.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5[美]诺内特 塞尔兹尼克 张志铭译.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6[德]马克斯·韦伯 林荣远 译.经济与社会(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7[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8[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M].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69.
  • 9吴伟平.语言与法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 10[英]马林诺夫斯基,原江译.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附录二,124-125

共引文献59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