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丁玲抗战小说的时代特色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37-1949年的抗战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印迹。在抗战文学史上,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发挥了文学的宣传教育功能,成为动员人民投身民族抗战事业的有力武器,而且探索了一条适合抗日战争和中国读者审美习惯的战争文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赴国难、救亡图存、个人荣辱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时期的作品,可谓时代的产物、创作千载难遇的时机,成为丁玲创作的新基点,也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一种体现。丁玲的九部抗战作品都是一种民族的记忆与沧桑,既是珍贵的也是最值得保留的文学遗产,为后人研究人类历史,民族史,文学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笔者以丁玲的抗战小说为例,将民族学植入一种新的历史土壤和文化语境,从民族学的角度来探讨抗日作品中时代特色。抗战时代虽已过去,但是值得反复书写,不仅从国家、民族利益的价值体系,还是从人类自身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产生的作品中"生存""道德"与"民族"的观念来研究民族史,尊重生命、爱好和平对于当下,更有深刻的意义。
作者 曼红
出处 《社科纵横》 2015年第7期109-111,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张炯,王淑秧.朴素·真诚·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 2"Virol : Flrlove of countrx"chap.5"0.
  • 3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校后记[A].丁玲全集(第9卷)[C].
  • 4彭漱芬.试论丁玲创作道路的重要特色[M].厦门:厦门出版社,1982.
  • 5丁玲.生活·创作·时代灵魂[M].湖南:湖南出版社,1981.

同被引文献5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